刘养旦先生诸子即讲院祀先生余谪茶陵借宿赋五言近体为谢并得流字(其一)

先生还有子,颉颃并吞牛。

椿树羹墙见,荆花朝夕游。

刀头明月在,囊内锦云流。

郢调宁无和,燕山自有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刘养旦先生及其诸子在讲院祭祀的情景,以及诗人林熙春在被贬至茶陵时借宿于此,所作的五言近体诗以表达谢意,并巧妙地融入“流”字。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与深沉的情感。

“先生还有子,颉颃并吞牛。” 开篇即以“子”与“牛”相对比,形象地描绘出刘养旦先生及其诸子在学术与道德上的卓越成就,犹如牛犊般茁壮成长,又似群雄并起,各展其才。

“椿树羹墙见,荆花朝夕游。” 椿树象征着长寿与尊贵,而羹墙则暗示着知识的积累与传承。荆花朝夕游,则寓指诸子在知识的海洋中不断探索,日复一日地追求学问与真理。

“刀头明月在,囊内锦云流。” 此句运用了明月与锦云的比喻,表达了对刘养旦先生智慧与品德的高度赞扬。明月象征着智慧的光辉,锦云则代表了丰富而珍贵的知识。同时,也暗示了诸子在先生的教导下,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品德高尚。

“郢调宁无和,燕山自有詶。” 郢调指的是楚国郢都的音乐,这里用来比喻高雅的艺术或学问。燕山则是北方的山脉,此处可能暗指北方的学者或文化。此句表达了对刘养旦先生学问之广博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期待着更多学者能够与先生交流,共同探讨学问。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刘养旦先生及其诸子在学术与道德上的卓越成就,以及诗人林熙春对他们的深深敬意和感激之情。

收录诗词(550)

林熙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刘养旦先生诸子即讲院祀先生余谪茶陵借宿赋五言近体为谢并得流字(其二)

齐居犹负郭,逐客暂淹留。

虎观山灵隐,驹神斗气流。

斯文应否泰,吾道任沉浮。

献纳诸昆事,东封且莫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先余册岷府曾过茶陵兹冯使君招饮即席呈谢时使君初任也

皇华曾此度湘流,此日重经太乙楼。

桐叶三年封帝子,萍踪千里晤君侯。

风临夏屋劳前席,云拥春台解敝裘。

圣主恩深投不远,长沙东望即瀛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繇茶陵过吉州张使君招饮白鹭书院时三月初十日也就此因闻倭警(其一)

崔嵬杰阁控名州,吴楚东南灏气收。

排闼彩云千嶂合,捲帘纹水万溪流。

文翁几席霏金聚,逐吏扁舟倚玉游。

准儗拍天干象纬,翩翩白鹭凤凰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繇茶陵过吉州张使君招饮白鹭书院时三月初十日也就此因闻倭警(其二)

逢掖沧浪属草玄,使君旗鼓大江先。

千门桃馥春过半,一阁藜光月暂员。

自是潜心探象罔,繇来信手获鱼筌。

冯栏忽动乡关思,东海烽传可怅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