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贾思诚

短愿本有涯,长忧自无端。

道心日迥绝,衰病坐连绵。

瑶琴废不理,金镜掩莫看。

谁能蠲兹疾,并用驻吾颜。

澡真藉灵草,测化奇神丹。

神丹法已閟,灵草名尚传。

或求向蓬岛,或采自钟山。

何彼巫咸辈,竟隳伎术间。

楚辞称九折,周礼稽十全。

问名未为悦,染味方自叹。

贾生妙斯理,輶使旌其贤。

莫言相遇易,知音古犹难。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戴良所作的《赠贾思诚》诗,以深沉的哲理和对友情的珍视为主线,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命运以及友谊的深刻思考。

首句“短愿本有涯,长忧自无端”,开篇即揭示了人生的短暂与忧虑的永恒,表达了对生命有限而忧虑无穷的感慨。接着,“道心日迥绝,衰病坐连绵”描绘了随着岁月流逝,心灵逐渐远离道义,身体也饱受疾病折磨的境况。诗人通过这一系列的描绘,反映了对人生苦短、疾病缠身的无奈与哀叹。

“瑶琴废不理,金镜掩莫看”两句,以瑶琴和金镜的废弃与掩藏,象征着美好事物的荒废与遗忘,进一步深化了对时光流逝、美好消逝的感伤。接下来,“谁能蠲兹疾,并用驻吾颜”则表达了诗人渴望解除疾病、保持青春容颜的愿望,体现了对健康与美丽的向往。

“澡真藉灵草,测化奇神丹”两句,借用了古代传说中的灵草与神丹,表达了诗人对于寻找延年益寿之法的追求。然而,“神丹法已閟,灵草名尚传”暗示了这些方法可能已经失传,只能留下名字流传于世,流露出一种遗憾与无奈。

“或求向蓬岛,或采自钟山”则描绘了人们在不同地方寻找灵药的场景,体现了对长生不老的共同追求。最后,“何彼巫咸辈,竟隳伎术间”通过对比巫咸等人的技艺与实际效果,讽刺了那些声称能长生不老却最终失败的人,强调了真正的长生之道难以寻觅。

“楚辞称九折,周礼稽十全”引用古代文献中的内容,进一步强调了对长寿与完美的追求。接下来,“问名未为悦,染味方自叹”表达了对寻求长生之法过程中的困惑与失望,以及对现实无法满足理想状态的感叹。

“贾生妙斯理,輶使旌其贤”提到贾谊(贾生)对这些道理的深刻理解,并赞扬了他作为使者(輶使)的贤能。这不仅是对贾谊个人才能的肯定,也是对诗人自身追求真理与美德的期许。

“莫言相遇易,知音古犹难”最后以对友情的珍惜结束全诗,表达了诗人认为在当今社会找到真正理解自己、欣赏自己才华的朋友仍然不易,强调了友情的珍贵与难得。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生命短暂、疾病困扰的哀叹,也有对长生不老的追求与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诗人深刻的人生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寄友分韵得枝字

彼山犹有崖,此木犹有枝。

而我怀所思,忧来独无时。

我有泽上兰,春至尚猗猗。

折柔欲有赠,延意及秋期。

秋期日已逝,兰叶日已衰。

人生非草木,勿为寒暑移。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送刘彦英东还

转蓬无定在,飘飖将何之。

未遽离本根,赖有回飙吹。

在昔从一官,整驾来南陲。

何意十载留,竟负三年期。

上有垂白亲,下有初长儿。

平生已艰瘁,况复当乱离。

及兹神武师,拓地如拾遗。

遂令客行士,秋晏薄言归。

慈母既生还,弱子亦抱持。

歌舞入故都,志愿幸无违。

鸿鹄游四海,鹪鹩守一枝。

宁守卑栖分,不随鸿鹄飞。

形式: 古风

舟发严陵承以愚天锡诸公追饯

祇役旋故都,舣舟析亲知。

临岐辱饮饯,举觞念暌离。

踯躅东城闉,徘徊江水湄。

颓阳无停照,别晷有成期。

屏迹堪养疴,乐道可忘饥。

持此特久息,岂伊聊暂违。

愿君崇令德,蜚声慰暮迟。

形式: 古风

舟次兰阴忆寄君善敬德浚仲诸友

晓帆发严濑,暝棹次兰阴。

悲歌泛洄渚,引领睇长林。

眷言遵旧蹊,欲往访所钦。

水行厌栖薄,室迩阻窥临。

川静集潜虬,林茂萃鸣禽。

独无群居志,感叹难为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