璞墩

城东一望许,连簇水云村。

岿然双奇峰,云是桐璞墩。

璞乃玉由藉,桐以琴故栽。

山辉知玉生,桐茂本滋培。

筑墩种桐玉,陈均寓深趣。

匪为纵游衍,知德斯能喻。

比德以玉润,养心如种桐。

温密似仁智,衰茂系勤慵。

积养已有馀,玉见桐复茂。

当入大匠手,将来谒君后。

南州文墨儿,祁祁会如云。

高调凌霄汉,眼界空昆崙。

簌列烝民蒲,殽陈行苇臄。

醵聚泻素怀,宛若天上客。

倚剑发浩歌,为谢桐璞墩。

伐桐作琴瑟,玉烟辉乾坤。

我忝读父书,视君为执友。

鸣珂金马门,他日同携手。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充满哲理与自然美的画卷。诗人唐濂伯以“璞墩”为题,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相结合,展现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品德修养的深刻思考。

首句“城东一望许,连簇水云村”,开篇即以广阔的视角展现了一片水云环绕的村落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接着,“岿然双奇峰,云是桐璞墩”两句,点出了主题“璞墩”的位置与特色,双峰耸立,仿佛是大自然的杰作,而“桐璞墩”则赋予了这景致以文化内涵。

“璞乃玉由藉,桐以琴故栽”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桐”与“玉”、“琴”相联系,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更寓意深刻,表达了对内在品质与外在表现和谐统一的追求。“山辉知玉生,桐茂本滋培”进一步深化了这一寓意,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如同山川之辉映照着玉石的生成,桐树的茂盛也离不开滋养。

接下来,“筑墩种桐玉,陈均寓深趣”两句,揭示了“璞墩”名称的由来,同时也暗示了其中蕴含的深意,即通过精心培育,内外兼修,达到理想的状态。“匪为纵游衍,知德斯能喻”则强调了品德修养的重要性,不是为了放纵游乐,而是为了理解并实践道德。

“比德以玉润,养心如种桐”两句,将品德修养与自然现象相比较,形象地说明了内心修养如同种植桐树一样,需要耐心与细心。“温密似仁智,衰茂系勤慵”则进一步阐述了品德与努力的关系,仁智之人如同温润的玉石,其成长与繁荣取决于勤奋与懒惰的态度。

“积养已有馀,玉见桐复茂”两句,总结了前文的论述,强调了持续积累与培养的重要性,就如同玉石与桐树的成长一样,需要时间与耐心。“当入大匠手,将来谒君后”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希望经过精心雕琢与培养,能够展现出更加美好的状态。

最后,“南州文墨儿,祁祁会如云”描绘了一幅文人汇聚的场景,展现了文化的繁荣与交流。“高调凌霄汉,眼界空昆仑”则表达了对知识与智慧的追求,以及对广阔世界的向往。“簌列烝民蒲,殽陈行苇臄”描述了聚会的热闹场面,人们欢聚一堂,共享美食。“醵聚泻素怀,宛若天上客”则表达了聚会的愉悦与自由,如同置身于仙境之中。“倚剑发浩歌,为谢桐璞墩”则是诗人情感的释放,表达了对自然美景与深厚文化底蕴的感激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璞墩”这一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品德修养、文化交流等主题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人文精神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理想状态的追求与向往。

收录诗词(2)

唐濂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闱会友

旅邸相逢喜气新,剪灯彻晓细论文。

皮肤学问应怜我,魁首文章独让君。

击楫渡江雄祖逖,枕戈待旦苦刘琨。

会须霹雳同声起,十郡英豪掩耳闻。

形式: 七言律诗

挽戴南湾

有美人兮骨已仙,南湾渔舍尚依然。

春风竹坞閒棋局,夜月螺洲冷钓船。

诗礼家声乡邑重,箕裘事业子孙传。

忍从埋玉山前过,落木潇潇怨杜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挽戴南湾

葛巾藜杖鬓萧然,只住人间八十年。

几许夕阳閒钓艇,数椽茅屋老风烟。

任公德重名空在,瞻父风高世共贤。

今日我来空洒泪,半篙春水白鸥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挽戴南湾

八十年来两鬓霜,寄情渔钓足徜徉。

严陵不肯扶东汉,尚父何心事武王。

几曲狂歌悲晓月,一樽春酒醉残阳。

从今谢却人间去,万古清风溪水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