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乐七首(其三)

采菱渡头风急,策杖林西日斜。

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

形式: 六言诗 押[麻]韵

翻译

在采菱的渡口,风急天高,手持拐杖在林西,夕阳已经西下。
杏树下的湖边,住着一位渔夫,桃花源深处,是隐居的人家。

注释

采菱:采摘菱角。
渡头:渡口。
策杖:拄着手杖。
林西:树林的西边。
杏树坛:杏树环绕的地方,常指隐居之地。
渔父:捕鱼的老人,常象征隐士。
桃花源: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象征理想中的世外桃源。
人家:住户,这里指隐居的人。

鉴赏

在这短暂的诗句中,王维以他特有的淡远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采菱渡头风急"一句,透露出季节感和活动场景,菱角是夏日收获的农作物,渡头则是一处水边的地方,风急可能暗示着时间紧迫或天气变化。"策杖林西日斜"则转换了视角,从忙碌的劳作画面转向闲适的行走情境,策杖是老人手中的随身物品,林西日斜则展现出一副宁静的午后景象。

接下来的两句"杏树坛边渔父,桃花源里人家"更深入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杏树常常与古代文人雅集有关,此处则作为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与“渔父”相呼应,渲染出一种超脱世俗的隐逸生活。而桃花源里的人家,则是对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理想化的田园生活的一种回响和致敬。这里的人家享受着与世隔绝的清净生活。

整体而言,这四句话构建了一个宁静、安逸且充满诗意的田园景象,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好的感受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382)

王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任太乐丞。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字:摩诘
  • 籍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721年

相关古诗词

田园乐七首(其四)

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形式: 六言诗 押[寒]韵

田园乐七首(其五)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形式: 六言诗 押[元]韵

田园乐七首(其六)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埽,莺啼山客犹眠。

形式: 六言诗 押[先]韵

田园乐七首(其七)

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形式: 六言诗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