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杂咏五首(其三)

小院幽深即洞天,抛书依旧抱书眠。

但看扰扰人多事,便觉闲闲我是仙。

幽咽琴声趋涧水,依微篆影隔溪烟。

足音那得来空谷,早闭柴门待月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然的生活画卷。诗人秦尚烈以“闲居杂咏五首(其三)”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己在幽静小院中的生活状态与心境。

首句“小院幽深即洞天”,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隐匿于世的氛围,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的世界。“洞天”一词,不仅指出了环境的幽深,也暗含了超凡脱俗之意。接着,“抛书依旧抱书眠”一句,生动地刻画了诗人与书为伴、沉浸于阅读之中的生活情态,既表现了对知识的热爱,也体现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但看扰扰人多事,便觉闲闲我是仙”两句,通过对比,突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疏离感和对自身悠闲生活的自得之情。诗人似乎在说,面对他人忙碌、烦恼不断的生活,他感到自己如同仙人般超脱,享受着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接下来,“幽咽琴声趋涧水,依微篆影隔溪烟”描绘了一幅动中有静的画面。琴声与涧水的流淌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旋律,而篆香的烟雾在溪边轻轻飘散,更添了几分诗意与禅意。这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内心的平和。

最后,“足音那得来空谷,早闭柴门待月圆”表达了诗人希望保持这份宁静与超然,不被外界打扰的心愿。他期待在月圆之夜,闭门独处,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自然美和精神世界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6)

秦尚烈(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闲居杂咏五首(其四)

渐觉秋光冉冉来,杖藜随意立苍苔。

鹰盘旷野碧天净,鱼跃深波白浪开。

家有余粮留饲鹤,园无隙地亦栽梅。

京华旅况知何似,春草池塘梦几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闲居杂咏五首(其五)

群英驰骋独幽居,自顾粗才总不如。

饭煮老妻纑易粟,馔供稚子钓来鱼。

朝怜众卉经新雨,晚数闲鸥集小渠。

尤喜北窗风到枕,暂时高卧即皇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东园诗和杜云川

拂石照水坐,微风香一园。

鱼苗新雨出,蜂阵午晴喧。

小艇依低槛,疏篱移短垣。

暮烟迷远色,云室剪灯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江行即事

江水森无际,舟行倚好风。

片帆斜照里,远浦淡烟中。

雨岸荻花白,孤村枫叶红。

溯流从此去,霭霭暮云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