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清鸾峰下步迟迟,为访幽居足已疲。
穿壑板桥惊欲坠,隔林茅屋望犹疑。
桃源旧径依津间,药孤楼傍石窥。
仅有残僧相对晚,寒潭清啸少人知。
这首清代诗人吴雯清的《晚入药谷》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山中傍晚景象。首句“清鸾峰下步迟迟”,以“清鸾”点出环境的清幽,诗人缓缓而行,足见其心境悠闲。接着,“为访幽居足已疲”,表达了探访深山隐居处的艰辛与期待。
“穿壑板桥惊欲坠,隔林茅屋望犹疑”,通过描绘险峻的板桥和隐藏在树林中的茅屋,展现出山谷的偏远与静谧,诗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对未知的居所充满好奇与敬畏。
“桃源旧径依津间,药孤楼傍石窥”,进一步描绘了桃花源般的路径和药楼的孤独,暗示着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的探求。
最后两句“仅有残僧相对晚,寒潭清啸少人知”,以“残僧”和“寒潭清啸”营造出一种空寂的氛围,诗人与仅有的僧人相伴,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而他的啸声或许只有潭水能懂,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孤独与淡泊。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药谷的自然风光和隐者的生活,传达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清静世界的独特感悟。
不详
江南三月听莺天,买酒莫论钱。晚笋余花,绿阴青子,春老夕阳前。
欲寻旧梦前溪去,过了柳三眠。桑径人稀,吴蚕才动,寒倚一梯烟。
说相思,问相思,枫落吴江雁去迟。天寒二九时。
怨谁知?梦谁知?可有梅花寄一枝?雪来翠羽飞。
月黑星移灯屡闪,依稀打过初更。清游如此太多情。豆花凉帖地,知雨咽虫声。
渐逼疏蓬风淅淅,几家茅屋都扃。茨茹荷叶认零星。不知潮欲落,渔梦悄然生。
春波软荡红楼水,多时不放莺儿起。一样夕阳天,留寒待禁烟。
已是人消瘦,只此情依旧。可奈别离何,明朝杨柳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