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幽居》由清代诗人吴锦所作,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宁静致远的生活画卷。
首先,“树色当檐富鸟啼,桑阴绕屋足幽栖。”开篇即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自然与生活和谐共处的画面。树木葱郁,鸟鸣声声,不仅为居住之所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活力,也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充满生命力的氛围。桑树环绕着房屋,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绿荫,也为居住者提供了充足的栖息之地,无论是对自然的亲近还是对生活的满足,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接着,“已知境僻无酬应,更喜农淳绝品题。”进一步揭示了居住环境的独特之处——远离尘世的喧嚣,没有外界的纷扰和应酬,反而让人感到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平和。同时,诗人对这种简单而淳朴的农耕生活表达了深深的喜悦,这不仅仅是对物质生活的满足,更是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随地灌泉成菜圃,缘池插槿作花堤。”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利用周围的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地创造出一片菜园和花堤,既体现了对土地的尊重和利用,也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创造力。通过这些简单的劳动,不仅丰富了日常生活,也增添了生活的乐趣和意义。
最后,“旁人莫笑谋生拙,种秫还将手自犁。”诗人以自嘲的口吻回应了外界可能对他的生活方式的质疑,强调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选择。种秫(高粱)并亲自犁地,不仅体现了对传统农业的坚持,也表达了对自给自足生活方式的认同和追求。这种态度不仅是对物质生存的一种实践,更是对精神世界的一种坚守。
整体而言,《幽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活以及内心世界的独特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