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巨山

士为知已用,亦为知已死。

嘉哉孔文举,特达惟荐祢。

寥寥千载后,此事今已矣。

俯仰常有怀,邂逅过愿始。

襄阳紫微公,操行见所履。

字如入草蛇,诗继馀霞绮。

家声凤凰池,盍在金门里。

三年民父母,政事粲可纪。

倦游丐閒归,解绂如脱屣。

东山宁久卧,行为苍生起。

要观补衮功,左右圣天子。

小人不更事,岂解令公喜。

平生万卷书,不直一杯水。

颓然衰病馀,所存今复几。

与世竟悠悠,逢人但唯唯。

从公文字饮,德言方在耳。

胡为舍我去,衣袖不可禠。

离合亦偶然,世事皆如此。

声出已复吞,相顾泪如洗。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李处权所作,名为《送张巨山》。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送别之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感和不舍之情。

"士为知已用,亦为知已死。嘉哉孔文举,特达惟荐祢。" 这两句赞扬了古代的忠诚朋友孔子与颜回,用以表彰诗中的张巨山先生之贤德和深厚的情谊。

接下来的 "寥寥千载后,此事今已矣。俯仰常有怀,邂逅过愿始。" 反映了时间的流转与历史的久远,以及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回忆。

"襄阳紫微公,操行见所履。字如入草蛇,诗继馀霞绮。家声凤凰池,盍在金门里。" 这几句描写了张巨山先生的高尚品德、出众的文学才能以及其家族的显赫。

"三年民父母,政事粲可纪。倦游丐閒归,解绂如脱屣。东山宁久卧,行为苍生起。要观补衮功,左右圣天子。" 这部分内容表达了张巨山先生治理地方三年间的政绩,以及他对民众的关怀和为国家所做出的贡献。

"小人不更事,岂解令公喜。平生万卷书,不直一杯水。颓然衰病馀,所存今复几。与世竟悠悠,逢人但唯唯。从公文字饮,德言方在耳。" 这些句子流露出诗人的自谦和对张巨山先生才学的赞叹,以及对于友情的珍惜和无限感慨。

最后的 "胡为舍我去,衣袖不可禠。离合亦偶然,世事皆如此。声出已复吞,相顾泪如洗。" 表达了诗人对张巨山先生离别之痛,以及对于人生无常和友情难得的感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和对张巨山先生品德、才华及政绩的高度评价,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对友人的不舍与怀念。

收录诗词(320)

李处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李巨源

我世君家居里同,异时德邻饱过从。

论文高摘屈宋艳,结交远蹑管鲍踪。

嗟我不识丈人行,喜君雅有前辈风。

靖康三月虎狼去,长安城中一再逢。

笑谈未了已吹断,五年千里一转蓬。

只知兵戈事奔窜,岂料樽酒陪从容。

清溪照人山入座,莺声已老春事空。

人生一世太草草,客舍百事尤匆匆。

和文已远典型在,芝兰玉树庭砌中。

况君屡持使者节,至今能声满河东。

丞相方须幕中画,国士之顾必所蒙。

开元贞观望公等,天子不在咸阳宫。

形式: 古风

送李全甫

已斲长篇饯女生,君犹从我觅诗行。

穷途白眼何须怪,乱世苍颜不足惊。

南国旌旗犹灭没,中原豺虎正纵横。

苏湖亦产人头豆,为问扁舟底远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送范才元

古云七尺躯,不及一尺面。

纷纷阅人久,过眼今乃见。

吾弟外门杰,籍甚东周彦。

澜翻倒三峡,浩博横万卷。

不减王夷甫,似是曹子建。

抱负三十年,始遇相君荐。

声名彻当宁,赐对金銮殿。

乃不留石渠,颇动荐绅叹。

大藩须按察,此事君亦漫。

遥知闭斋阁,幽讨在几案。

岁月局上消,山水琴中玩。

官池本不浑,慎勿惊鱼乱。

明年麦秋残,荔子承清宴。

即席洒椽笔,可酢风味献。

归来佐中与,密勿膺帝眷。

不忍话艰难,江淮尚酣战。

乃翁月旦评,饱学富文翰。

当年蒙赏音,好我置华馔。

侑觞出歌舞,色温微笑粲。

回头隔生死,拊事脸必泫。

而今百无堪,老大足忧患。

读书秪自误,株愚不知变。

平生一丘壑,竞此岂其慢。

正可卷而怀,安于素贫贱。

故乡无巢归,客子斗身健。

功名要晚就,婚嫁须早办。

浮萍偶相值,怅此临岐饯。

更待南雁回,书来警衰愞。

形式: 古风

送范彦覃

春风恼百物,物物不禁渠。

水为盎盎绿,柳亦毵毵舒。

芳菲遽如许,流光亦须臾。

谁令更别离,此恨当何如。

外门有人物,照映冰玉壶。

茹古髯似戟,说兵胆过躯。

中外已践更,能事乃绪馀。

主馈孟光贤,郎君千里驹。

人生得此乐,底事犹区区。

兹行谒贤相,袖有时政书。

世家治剧手,陶冶宁舍诸。

我老不适用,饥寒出无驴。

论亲无党近,分义何敢疏。

吾儿似我拙,久已分龙猪。

一闻词赋功,决科良起予。

山林与钟鼎,愿言今则殊。

岁寒苟在兹,勿忘双鲤鱼。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