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司马台前列柏高,风云犹自夹旌旄。
属镂不是君王意,莫作胥山万里涛。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挽王中丞(其二)》中的第二句。诗中,诗人以司马台前挺立的高柏为背景,描绘出一幅风云围绕旗帜的壮丽画面,象征着王中丞的威严和气节。接着,诗人通过“属镂不是君王意”一句,暗示王中丞的忠诚并非出于个人欲望,而是出于对国家的深深热爱和责任感。最后一句“莫作胥山万里涛”,借用了古代吴王夫差因听信谗言而杀伍子胥的典故,警示人们不要让王中丞的悲剧重演,希望他的英魂如同平静的江河,而非激起万里波涛般的冤愤。整句诗表达了对王中丞高尚品德的赞美和对其不幸遭遇的哀悼。
不详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幕府高临碣石开,蓟门丹旐重裴徊。
沙场入夜多风雨,人见亲提铁骑来。
白羽如霜出塞寒,胡烽不断接长安。
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看。
缥缈真探白帝宫,三峰此日为谁雄。
苍龙半挂秦川雨,石马长嘶汉苑风。
地敞中原秋色尽,天开万里夕阳空。
平生突兀看人意,容尔深知造化功。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