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杂咏(其十)

游子他乡梦,孤灯对短檠。

乞身曾上疏,噬指已频惊。

冉冉浮沈外,悠悠去住情。

主恩犹未报,不是厌承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外漂泊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首联“游子他乡梦,孤灯对短檠”直接点出主题,游子在异乡,只能借着孤灯和简陋的灯檠(一种灯架)寄托思乡之梦。这种场景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氛围,让人感受到游子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颔联“乞身曾上疏,噬指已频惊”进一步揭示了游子的处境。他曾经为了仕途或某种目的,向朝廷上书请求退隐(“乞身”),但内心却因各种原因而感到不安(“噬指已频惊”)。这里使用了“噬指”的典故,形容内心焦虑到难以忍受,甚至会做出自残的行为,形象地表达了游子内心的挣扎与痛苦。

颈联“冉冉浮沈外,悠悠去住情”则将游子的思绪从具体的情境中抽离出来,转向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这里的“冉冉”和“悠悠”分别用来形容时间的流逝和心情的飘忽不定,游子在外界的浮沉中,内心的情感也变得复杂而难以捉摸。

尾联“主恩犹未报,不是厌承明”收束全诗,表达了游子对朝廷的忠诚与责任感。尽管他可能身处困境,内心充满矛盾,但并未因此而放弃对朝廷的效忠,对未能尽到应尽的责任感到遗憾。这里的“承明”代指朝廷,体现了游子对国家的深情厚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游子在外漂泊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也有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与挣扎,同时也不忘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

收录诗词(507)

韩日缵(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送曾碇曦分教澄海

且莫嗟迟暮,还看教铎扬。

藻翻鱼浪煖,芹入燕泥香。

碧海当官舍,青山接故乡。

到时春色好,秾李遍成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送李建霞归高邑(其一)

惜别当今夕,同人黯不胜。

琴樽从此隔,意气转相矜。

客路春光逼,归装雪色凌。

元来金马署,拟是玉壶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送李建霞归高邑(其二)

去去耽云卧,悠悠竟陆沈。

愁当一夜别,交以十年深。

宫柳题春径,溪花酌晚林。

英游追侍处,何日更招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野望

偶来人境外,古寺倚岩扉。

潭影兼鸥静,松涛带瀑飞。

晚岚千树合,落日一僧归。

此境堪长往,随缘已息机。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