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未息吴中战,宁闻燕市歌。
一官身事重,长夜国忧多。
古道淹骐骥,秋山老薜萝。
趋朝成百感,风色动鸣珂。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榛所作的《答沈禹文见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切感慨。
首联“未息吴中战,宁闻燕市歌”描绘了战乱未止,百姓不得安宁的景象,与繁华热闹的都市形成鲜明对比,流露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恶。
颔联“一官身事重,长夜国忧多”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和处境,他作为官员,肩负着国家的重任,夜晚难眠,心中满是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颈联“古道淹骐骥,秋山老薜萝”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被深埋在古道中的千里马,无法施展才华,又将自己比作秋山中老去的薜萝,暗示自己的年华已逝,壮志未酬。
尾联“趋朝成百感,风色动鸣珂”表达了诗人每日上朝时内心的复杂情感,以及对自然界的细微观察,通过风吹动铃铛的声音,象征着内心世界的波动和外界环境的变迁。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以及对理想追求的执着。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时代脉搏的敏感捕捉。
不详
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著有《四溟集》、《四溟诗话》
有客叹无鱼,河亭送别初。
马归梁园路,兵阻越乡书。
野岸沧波转,霜天赤叶疏。
世情堪一醉,还定海门居。
欲览匡庐胜,衰年惜未能。
栖迟无俗侣,幽寂共邻僧。
禅定阶前石,心空夜半灯。
浮图著灵异,昨上最高层。
羽书飞不绝,东望海天遥。
旗杂广陵树,兵喧扬子潮。
材官曾几战,壮士莫轻招。
独立多悲感,江城飒晚飙。
解官君独早,南北募兵年。
烽火端㞐外,云霞高枕边。
放歌行野寺,垂钓坐江船。
剩有閒园地,开池种白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