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

魏延及杨仪,两人蜀俊乂。

各怀专妒心,曲直竟谁在。

孔明惜其才,未尝辄偏废。

渭南反旆归,师在千里外。

朝臣意左右,魏为杨所害。

杨亦不得死,晚用姜维辈。

蜀竟以是亡,束手付邓艾。

艾复矜其功,受制于钟会。

四人共一律,皆以专妒败。

家国莫不然,呜呼可为戒。

形式: 古风

翻译

魏延和杨仪,蜀中的杰出人才。
各自怀有嫉妒之心,是非曲直难以分辨。
诸葛亮爱惜他们的才能,从不偏袒任何一方。
诸葛亮在渭南挥军返回,军队却远在千里之外。
朝廷大臣猜测,魏延被杨仪陷害。
杨仪也未能幸免,晚年依赖姜维等人。
蜀汉因此灭亡,最终束手就擒于邓艾。
邓艾又自夸其功,却被钟会控制。
这四个人的命运相同,都因过度嫉妒而失败。
家族与国家莫不如此,唉,这是值得警戒的教训。

注释

魏延:蜀汉将领。
杨仪:蜀汉官员。
专妒:过度嫉妒。
曲直:是非对错。
偏废:忽视或不公平对待。
渭南:地名,今陕西渭南。
旆:旗帜。
左右:近臣,亲信。
束手:无可奈何。
艾:邓艾。
矜:夸耀。
钟会:魏国将领。
律:法则,命运。

鉴赏

这首诗名为《读史》,作者陆文圭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文人。诗中通过魏延和杨仪两位蜀汉将领的故事,揭示了嫉妒与专权对国家的危害。魏延和杨仪都才智出众,但因各自的嫉妒心作祟,导致内部矛盾重重。诸葛亮虽爱才而不偏废,但最终因二人争斗,蜀军在渭南兵败。朝臣受左右影响,怀疑魏延被杨仪陷害,而杨仪也未能幸免,后期蜀汉政权逐渐衰落,最终败于邓艾之手。邓艾和钟会又因功高自恃,相互制约,四人的命运都因专权和嫉妒而失败。诗人借此警示后人,无论家族还是国家,都不能忽视嫉妒与专断的危害,应当以此为鉴。

收录诗词(625)

陆文圭(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文学家。博通经史百家,兼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术之学。墙东先生是元代学者的雅号,“墙东”并非是他居住澄东的意思。西汉末年,北海人王君公因为遭遇王莽篡权的乱世,当牛侩(买卖牛的中间人)以自隐。当时人们称他为“避世墙东王君公”。见《后汉书·逄萌传》。后来以“墙东避世”作为隐居于市井的典故,“墙东”指隐居之地。墙东先生指的是隐士,对于这个雅号,他自己也欣然接受,将自己的作品集命名为《墙东类稿》

  • 字:子方
  • 号:墙东
  • 籍贯:江阴(今属江苏)
  • 生卒年:1252~1336

相关古诗词

偶书邸壁

俯仰随人似桔槔,功名落落倦英豪。

婆娑仅可供宾戏,寂寞安能免客嘲。

空有云心怀鹤发,竟无风力举鸿毛。

祖刘起舞成何事,岁晚柴桑是故交。

形式: 七言律诗

偶题(其一)

少年不更事,新学多误人。

桓冲成缪语,张禹岂纯臣。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宿迁道中遇雪

登车宿迁北,万顷铺琼田。

墨云淇水光,上下玻璃天。

六花时时飘,集我车上毡。

左右拍手笑,翁似日鹤仙。

失却翁白髯,顿觉翁少年。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寄申屠御史

御史帝耳目,监察沿隋唐。

台阁迥清风,笔简凌秋霜。

澄清一揽辔,驱狸走豺狼。

贤哉故安侯,廉介尤刚方。

闭门杜私谒,上殿肃朝纲。

今侯有祖风,学术尤章章。

出拥簿书尘,入薰书传香。

胸襟汉石渠,人物鲁灵光。

终然百鸷鹗,不及一鸾凰。

奉国信孜孜,问涂何皇皇。

往岁金陵辙,前年古浙航。

鸣犊有馀哀,河水空洋洋。

行役山川苦,归兴桑麻长。

广陵挹雄胜,平山吊凄凉。

瘦马乏刍枥,寒妾无帛囊。

家瘠道愈肥,躬瘁名逾芳。

昔在东都季,憸佞沉忠良。

知几独子龙,绝迹栖梁砀。

瞻乌止谁屋,亦复可怜伤。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