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如梦令》由清代诗人吴绡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在夜晚的孤独与思念之情。
“灯与前宵一样,月与前宵一样。”开篇即以“一样”二字,强调了环境的静谧与不变,仿佛时间在此刻停滞,只有灯火与明月默默相伴。这样的景象,既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也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寂寞与孤独。
“斗帐绣罗衾,也与前宵一样。”进一步描写了寝具的精致与华丽,与前夜无异,但这份奢华并未能驱散主人公内心的空虚。斗帐与绣罗衾,本应是温暖与舒适的象征,但在其眼中,却成了无法填补的空白。
“两样。两样。不见五更天亮。”结尾处,诗人巧妙地运用了重复的“两样”,强调了变化与缺失。尽管环境与前夜相同,但最重要的——五更天亮,却不再出现。这不仅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更是对失去的爱人的怀念。天亮意味着新的一天开始,而此刻的主人公,却只能在回忆中徘徊,无法迎接新的希望。
整首词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表达了主人公在夜晚的孤独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爱人离去后的深深思念。通过对比与重复,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那份难以言喻的哀愁与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