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山歌(其六)

自顾庸才忝斯土,未然弛禁疏防堵。

笋舆冒雨入云山,事后勤劳恐无补。

溪回路转骇蚕丛,羊肠叱驭笑笼东。

敢辞险阻勾留苦,仗剑横扫魑魅空。

莫认蓬莱可访仙,荒烟蔓草翠微巅。

白云欲晴黑云雨,鹧鸪啼声到耳边。

治人治法难俱得,大东小东堪叹息。

苍生霖雨不相逢,救死攘敚谋衣食。

兴言至此颜厚有忸怩,试听枝上子规心恻恻。

寄语番奴休杀人,杀人天谴不可测。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入山歌(其六)》由清代诗人吴性诚所作,描绘了诗人深入山林的体验与感悟。

首句“自顾庸才忝斯土”,诗人自谦地表示自己虽为平庸之才,却有幸身处这片土地,流露出一种对自然美景的敬畏之情。接着,“未然弛禁疏防堵”一句,暗示在未允许进入的情况下,诗人仍冒险深入,表现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笋舆冒雨入云山”描绘了诗人乘坐竹轿,在风雨中攀登云雾缭绕的高山,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旅途的艰难与壮丽。接下来的“溪回路转骇蚕丛,羊肠叱驭笑笼东”,通过溪流曲折、山路险峻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行进过程中的惊险与乐趣。

“敢辞险阻勾留苦,仗剑横扫魑魅空”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和危险时的勇气与决心,即使遭遇险阻,也愿意停留下来,以剑扫除邪恶,展现出一种英雄主义的精神风貌。

“莫认蓬莱可访仙,荒烟蔓草翠微巅”则将视线转向了传说中的仙境,但诗人意识到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认识到真正的挑战在于人间而非虚幻的仙境。

“白云欲晴黑云雨,鹧鸪啼声到耳边”描绘了天气变化无常,以及自然界的声音,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和情感深度。

“治人治法难俱得,大东小东堪叹息”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治理的深思,认为理想的治理难以实现,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感慨。

“苍生霖雨不相逢,救死攘敚谋衣食”强调了民生疾苦,指出百姓在困境中挣扎求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关注与同情。

“兴言至此颜厚有忸怩,试听枝上子规心恻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现状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的忧虑。

最后,“寄语番奴休杀人,杀人天谴不可测”呼吁和平与宽容,反对暴力,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社会、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收录诗词(41)

吴性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放纸鸢

回首江乡记昔年,春风一线引飞鸢。

乍看霁色三山地,却放秋光九月天。

几处儿童喧海畔,满空鱼鸟透云边。

旁人莫笑凌霄晚,万里扶摇正洒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杨双梧太守相度筑兰城贺之

迹寄空山暑亦寒,身负重钜涉艰难。

峰岖历尽千岩险,相度周行一骑单。

独向闾阎咨疾苦,每于村落任盘桓。

民番自有敦庞意,拥彗欢迎旧日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噶玛兰中秋见月呈杨太守(其一)

喜闻新土乐尧天,尽仰光明月影圆。

甘露披皋徵硕德,仁风遍野庆丰年。

云开万里茅檐睹,霾尽千山海国妍。

一片流辉秋皎皎,扬清度量信无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噶玛兰中秋见月呈杨太守(其二)

共说青天雾气开,欢迎天上福星来。

十分清影横霄汉,万姓歌声净土埃。

珠贯呈辉同朗彻,桂香垂象仰栽培。

大开海外文昌运,月朗风清咏几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