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陵夜作

上陵无不美,秋杪更宜看。

风雨朝佳气,旌旗拥汉官。

星流千嶂过,月出万松寒。

倚马清钟外,新霜满玉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黎明时分前往陵墓的所见所感,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历史的交融之美。

“上陵无不美,秋杪更宜看。” 开篇即点明陵墓之美,尤其在深秋时节更为动人。这里的“上陵”既指登高,也暗含对先人的敬仰之情。“无不美”三字,表达了诗人对陵墓景色的赞美之情,而“秋杪”则点明了时间,深秋的景色更加丰富而深沉。

“风雨朝佳气,旌旗拥汉官。” 描述了清晨时分,风雨之中,陵墓周围弥漫着祥和之气,汉官的旗帜在风中飘扬,增添了庄严肃穆的氛围。这里通过“风雨”与“佳气”的对比,以及“旌旗”与“汉官”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既壮丽又神秘的场景。

“星流千嶂过,月出万松寒。”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星河穿越山峦,月亮从万松间升起,寒意中透露出宁静与深远。星流与月出,动静结合,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

“倚马清钟外,新霜满玉鞍。” 最后两句将视角拉回至陵墓前,诗人倚靠在马旁,远处传来清脆的钟声,而马鞍上已覆满了初降的霜雪。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冷冽感,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沉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陵墓及其周边环境的壮丽与深邃,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与先人的深深敬意。

收录诗词(1426)

李攀龙(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号:沧溟
  •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 生卒年:1514—1570

相关古诗词

白雪楼

诸郎难得意,非是敢沈冥。

拙宦无同病,清时有独醒。

千家寒雨白,双阙晓烟青。

又值高楼雁,寥寥不可听。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送杨子正还济南

我家白云渚,落日掩孤城。

读书草堂上,濯缨湖水清。

古来失意事,不独名未成。

北风敝裘雪,谁见弃濡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重送杨生

十年湖上别,风雪此相亲。

把酒论时事,沾衣向故人。

浮名青岁换,生计白云贫。

但去卧芳草,山中鸿雁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殿卿至

骏马何当出,金高郭隗台。

云中春酒熟,书后故人来。

白首文章事,青云王伯才。

谁为一知己,念子正悠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