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佛祖与儒家思想的超脱态度,以及对简单农圃生活的向往。诗中“佛祖儒宗世尽然,我于两者总无缘”两句,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宗教哲学的淡泊,认为自己与这些思想体系并无关联。接着,“但宜安分老农圃,免致污涂古圣贤”,则表明了诗人希望过一种顺应自然、安分守己的生活,避免自己的行为玷污了古代圣贤的名声。
“海内故游枕子上,山中生计钁头边”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的理想生活状态——在想象中游历四海,而在实际生活中则与自然为伴,以锄头为生计工具,过着简朴而自由的生活。最后,“道人瞠目层霄外,一任沧桑日变迁”则以道人(可能指诗人自指)的形象,表达了面对世事变化的豁达态度,即使外界环境如何变迁,他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超然。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个人精神追求与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与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