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宋潜溪(其二)

昔与君别日,妾蚕初弄丝。

何意时运倾,寒衣今已治。

衣成向谁寄,冬雪旦夕飞。

雪飞犹自可,时去端足悲。

韶颜忌凋落,华志惊变衰。

安得君子心,不随年岁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戴良所作的《寄宋潜溪(其二)》。诗中以女子口吻,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永恒不变的爱情的渴望。

首句“昔与君别日,妾蚕初弄丝”,描绘了昔日与爱人分别的情景,女子正在忙碌于养蚕织丝,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对爱人的思念。然而,接下来的“何意时运倾,寒衣今已治”两句,转折突兀,暗示了时光的无情,原本为爱人准备的寒衣如今已经完成,却不知何时才能再次穿上,暗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哀伤。

“衣成向谁寄,冬雪旦夕飞”继续深化这种情感,衣物虽已制成,却无人可寄,只能在冬雪纷飞中孤零零地等待。这不仅是对现实境遇的描述,也是对爱情与希望破灭的象征。

“雪飞犹自可,时去端足悲”进一步抒发了对时间流逝的哀叹,即使面对自然界的美丽景象——冬雪飞舞,也无法掩盖内心的悲痛。时光的不可逆转成为无法承受之重。

“韶颜忌凋落,华志惊变衰”则直接点明了岁月对个人外貌和内心世界的双重摧残,美丽的容颜难以持久,壮志豪情也难免随时间而衰减,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理想难存的深深忧虑。

最后,“安得君子心,不随年岁移”表达了对永恒不变的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希望爱人的心能够超越时间的限制,永远如初,不因岁月的更迭而改变。这是对爱情最深沉的渴望,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爱情永恒主题的独到见解,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310)

戴良(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 字:叔能
  • 号:九灵山人
  • 籍贯:元明间浦江
  • 生卒年:1317—1383

相关古诗词

田居

我生非匏瓜,于世可无食。

躬耕实所慕,戮力归稼穑。

当春土脉动,农事满阡陌。

晨兴负耒去,日入弗遑息。

我苗今已长,我耕有馀隙。

斗酒劳近邻,只鸡饷过客。

人生但如是,亦足慰平昔。

此意谁复知,千载惟沮溺。

形式: 古风

节妇操为贾妻作

父母嫁妾时,遗妾双鸳绮。

双鸳既同生,亦复与同死。

当知妾有夫,结言亦如此。

妾夫今在远,妾身今独止。

恐为行露侵,莫与双鸳齿。

饮恨赴长川,川竭恨乃已。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立秋日言怀

六龙不可顿,四序忽复移。

气变感人心,怆然已秋时。

池荷挺素质,园葵晔芳蕤。

岂无一日好,不久还当衰。

览物惜年迈,抚景伤志违。

日暮坐空堂,此怀当告谁。

形式: 古风

中秋无酒

彼节忽已易,吾年信难留。

含情及玄夜,逝将秉烛游。

皎皎明月光,照我城南楼。

常时犹足赏,矧乃当素秋。

东邻有美酒,饮之袪百忧。

客来无由得,虚使时运流。

未知明年月,还如此夜不。

既虚行乐志,空叹将谁尤。

形式: 古风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