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渡过钱塘江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内心的感慨。首句“雪后春烟漠漠浮”以“雪后”与“春烟”对比,营造出冬去春来的清新氛围,而“漠漠浮”则生动地描绘了春烟在空中弥漫的情景。接着,“扬舲击楫向中流”一句,通过“扬舲”(高举船帆)和“击楫”(挥动船桨)的动作,展现了诗人乘船渡江的动态画面,同时也表达了他勇往直前的决心。
“江通潮汐分吴地,路入溪山隐越州”两句,运用了对仗的手法,既描绘了钱塘江潮水与两岸地理的自然景观,也暗示了诗人行进的方向与目的地。钱塘江潮汐与吴越两地的地名,不仅增添了地域特色,也蕴含了历史文化的深意。
“振武戈矛皆驻马,省方斿葆此乘舟”则转为对军队与官员出行的描写,通过“振武戈矛”与“省方斿葆”的对比,展现了军威与文治的不同风貌。其中,“驻马”与“乘舟”分别代表了静止与移动的状态,寓意着不同角色在特定情境下的职责与行动。
最后,“风帆沙鸟看何限,远近云霞望里收”两句,以广阔的视角描绘了诗人眼中所见的自然景象。风帆与沙鸟的动态与云霞的静态相结合,构成了一幅动静相宜、色彩丰富的画面。同时,这两句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与欣赏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渡江时的壮阔景象与内心情感,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历史文化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