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阻风华阳镇谒三闾庙》由明代诗人慧秀所作。诗中以左徒的形象贯穿,表达了对忠臣屈原的深切缅怀之情。
首联“左徒忠愤见词章,风阻舲船拜庙旁”,开篇即点出主题,以左徒(屈原的官职)的忠心耿耿和愤世嫉俗的情感,通过词章得以展现。在风阻舲船的情况下,诗人却能前往三闾庙拜祭,表现了对屈原的敬仰与怀念。
颔联“鱼腹吐云天半黑,龙门吹浪日俱黄”,描绘了一幅风雨交加、乌云密布的景象,以自然界的恶劣天气象征着屈原生前的艰难处境。同时,“鱼腹”暗指屈原投江自尽的传说,而“龙门”则与屈原的《九歌·国殇》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的诗句相呼应,进一步渲染了悲壮的氛围。
颈联“蕙肴桂酒乡人荐,修幕灵衣估客张”,转而描写祭祀场景。以“蕙肴桂酒”象征高洁的品质,乡人献祭,表达了对屈原精神的崇敬。同时,“修幕灵衣”和“估客张”则展现了不同身份的人们共同参与祭祀的情景,体现了屈原精神的广泛影响。
尾联“应念远游将托乘,涉馀容与上涔阳”,诗人借屈原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虽身处异乡,但心中始终怀揣着对屈原的追思与敬仰,希望能够像屈原一样,即使远游他方,也能保持高尚的品格,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涔阳,寓意着心灵的归宿。
整首诗通过对屈原的追忆与赞颂,不仅表达了对这位伟大诗人的崇高敬意,也寄托了诗人自身对于理想与道德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