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浪淘沙》由清代诗人沈允慎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夜的凄美画卷。
首句“云影淡沉沉”,以淡淡的云影起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接着,“寂历花阴”一句,将读者带入一个幽静的花丛之中,花阴下的寂静与前句的云影相呼应,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孤独。
“夜寒如水透罗襟”一句,通过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夜寒穿透衣物的感觉,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股寒意,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和哀愁。
“明月伴侬侬坐月,冷句孤吟”两句,将主人公置于明月之下,独自一人坐着,吟诵着冷清的诗句。明月的陪伴看似安慰,实则更显孤独,而“冷句孤吟”则直接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何处急霜砧”一句,引入了秋天特有的景象——急促的捣衣声,这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刺耳,进一步加重了孤独与哀愁的氛围。
“落木森森”描绘了秋日落叶满地的景象,给人一种萧瑟之感,同时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萧条景物易关心”一句,点明了面对如此萧条的景色,人容易产生感慨和忧虑,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岁岁秋归愁不去,秋短愁深”两句,总结了整首词的情感基调,表达了年复一年的秋天总是让人愁绪难消,而秋天的短暂似乎加深了这种愁绪。这两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的深刻思考。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层层递进,构建了一个充满孤独、哀愁与深思的秋夜场景,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