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两相期.宿赣关,酒尽不寐

趁西风、捣衣声急,江关倦客愁绝。

何况夜来,寒重和砧也歇。

荒鸡叫落一天霜,独雁催沉三更月。

欲掩残编,只应无奈,酒醒时节。芦帘此际悲咽。

便鞋儿梦好,待归方说。

频呵素手,剪刀停对垂红泪。

灯花结、料不成眠,且倚薰笼,冷灰重拨。

形式: 词牌: 春夏两相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夜晚在赣关的旅人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愁绪。诗中通过“西风”、“捣衣声”、“寒重”、“霜”、“月”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而静谧的氛围,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家乡、孤身在外的旅人的内心世界。

“趁西风、捣衣声急”,开篇即以西风起、捣衣声急渲染出一种忙碌而又略显凄凉的景象,暗示着主人公在异乡的生活状态。接着,“江关倦客愁绝”直接点明了人物的身份——一位疲惫于异乡、心怀愁绪的旅人。接下来的几句,“何况夜来,寒重和砧也歇”、“荒鸡叫落一天霜,独雁催沉三更月”,通过自然界的声响与景象,进一步强化了孤独与寒冷的感受,使读者仿佛能听到荒鸡的啼鸣,看到独雁的孤单身影,感受到霜降的寒冷与月色的清冷。

“欲掩残编,只应无奈,酒醒时节”则表达了主人公试图通过阅读或饮酒来排遣愁绪,但最终却只能无奈面对现实,酒醒后仍是无尽的孤独与忧愁。最后,“芦帘此际悲咽。便鞋儿梦好,待归方说。频呵素手,剪刀停对垂红泪。灯花结、料不成眠,且倚薰笼,冷灰重拨”几句,通过一系列细腻的动作与情感的描写,展现了主人公在寒冷夜晚中的无助与悲伤,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期待。芦帘的悲咽、梦中的归家、剪刀前的泪水、无法入睡的夜晚、倚靠薰笼取暖,这些细节生动地刻画出了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人物内心活动的细腻刻画,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深秋夜晚旅人孤独愁绪的氛围,展现了顾贞观对于离愁别绪的独特感悟和深刻表达。

收录诗词(246)

顾贞观(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华文,、华峰,亦作华封。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曾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读书终老。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

  • 字:远平
  • 号:梁汾
  • 籍贯:江苏无锡
  • 生卒年:1637-1714

相关古诗词

点绛唇.螺川立春

青镜流年,客中一倍关心早。

加餐音到,入夜灯花笑。街鼓隆隆,已是春来了。

春知道。锁窗寒悄。有个人清妙。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点绛唇

几日桥南,金钱遍买相思卦。

海棠祠下,乞个寻欢假。莫倚风流,忘了当初话。

归来罢。寄声司马,收拾琴心者。

形式: 词牌: 点绛唇

乌夜啼

萧萧落木江空。月明中。一阵惊寒多少、欲栖鸿。

人不寐,醒还醉,倚孤篷。今夜满楼清景、与谁同。

形式: 词牌: 相见欢 押[东]韵

诉衷情

已是夜深罗荐展,约停筝。催解佩,休负月华明。

软语莫纵横。轻轻,似闻娇颤声,可怜生。

形式: 词牌: 诉衷情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