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壮丽的自然景观,以碧绿的潭水和险峻的崖壁为背景,展现出观音岩的独特风貌。"碧潭通海眼"形象地表现了潭水深邃,仿佛与大海相连,犹如明亮的眼睛;"崖设大士座"则暗示了观音岩的神圣地位,仿佛是菩萨静坐的场所。
"宛如访天台"运用了比喻,将此地比作著名的佛教圣地天台山,表达了诗人对这里的向往和敬仰之情;"石梁飞度过"则描绘了石桥凌空而过,增添了神秘与动态之美,让人想象着从这道石桥上走过,如同飞翔一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观音岩的自然风光与宗教氛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体现了元代诗人郑元祐对于山水之间禅意的感悟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