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应臬的《赋得雪浪石》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浪石的壮丽景象。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雪浪石的动态美与静态美。
首联“山骨居然巧,分明雪作涛”开篇即以巧夺天工的山骨比喻雪浪石,形象地描绘出其形态之奇巧,仿佛是雪化成的波涛,生动而富有想象力。
颔联“润含波縠细,白涌浪花高”进一步描写雪浪石表面的细腻纹理和高耸的浪花,通过“润”、“含”、“细”、“白”、“涌”等词,展现出雪浪石的质感与动态之美。
颈联“翟峡如奔逸,胥江或怒号”运用对比手法,将雪浪石与峡谷、江流相比较,前者奔腾不息,后者则可能狂吼,通过这种对比,突出了雪浪石的动态活力。
尾联“洞壑还吾辈,峥嵘定尔曹”表达了对雪浪石的敬仰之情,认为它不仅属于自然,也与人共享,象征着一种超越物质的崇高精神。
最后两联“月中光熌熌,风际韵骚骚”描绘了雪浪石在月光下的光辉与风中韵律的美妙,进一步渲染了其独特的魅力。“贮水瓷盆古,栽蒲土钵牢”则以具体的物品来衬托雪浪石的珍贵与稳固,暗示其价值与地位。
“是曾经煮鍊,应为肃冠袍”表达了对雪浪石历史与文化的深刻理解,暗示其背后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不必需攻玉,相亲巳自豪”则以谦逊的态度表达了对雪浪石的欣赏与自豪,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雪浪石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更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