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莺啼序·凤凰山怀古》由清代诗人张景祁所作,描绘了凤凰山的壮丽景色以及历史的沧桑变迁,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文化气息。
开篇以“长云暗屯树顶”起笔,描绘出一幅云雾缭绕、山峦起伏的壮丽景象,为全诗奠定了雄浑的基调。接着,“看千峰互抱”一句,进一步展现了山川的壮美与和谐,仿佛千峰在云雾中相互拥抱,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踞江势、包络重关,艮岳遥对烟表”,诗人通过描绘江水的气势、险关的雄伟以及远处的艮岳,展现了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的交相辉映,赋予了画面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翠华去、销金梦歇,苔荒辇路栖残照”,诗人运用象征手法,以“翠华”、“销金梦”、“苔荒辇路”等意象,表达了繁华消逝、历史变迁的主题,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时间的流逝感。
“有何人,慨念禾油,故宫凭吊”,诗人借古人之口,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感慨,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对历史的反思之中,使得诗歌具有了更为深远的意义。
“浙脸南来,汴水渡马,把朝廷换小”,这一句通过对比南北两地的景象,反映了国家政权的更迭与地域文化的差异,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
“溯佳谶、棋局黄罗,九宫旋见星曜”,诗人引用古代占卜与天文知识,进一步深化了对历史命运的思考,暗示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
“忍偏安、临淮半壁,怎挽得、银潢倾倒”,诗人表达了对国家统一与和平的渴望,同时也对现实中的无力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剩飘零,箫鼓声中,晚春花鸟”,诗人以晚春的景象,象征着历史的终结与新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希望的寄托。
“旄头望远,剑血浇凉,怅佩环信杳”,诗人通过描述历史人物的远望与剑血,表达了对英雄豪情的赞美与对历史悲剧的哀叹。
“蓦转眼、碧收天水,电影泡影,岁月销沈,古愁多少”,诗人以时间的流转和自然景象的变化,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深刻理解。
“铜山铸泪,铜驼埋恨,珠筵明拥樊楼火”,诗人通过具体的物象,如铜山、铜驼、樊楼等,表达了对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同情与哀悼,以及对社会变迁的深刻反思。
“已金瓯、响压襄城炮”,诗人以“金瓯”象征国家的完整与稳固,通过对比“襄城炮”的破坏力,表达了对国家统一与和平的向往。
“龙飞驭绝,谁闻夜柝虾蟆,更逐漏点频报”,诗人通过描述历史的终结与夜晚的寂静,表达了对历史终结的哀伤与对未来的期待。
“空山凤去,几阅兴亡,尚劫灰未埽”,诗人以“空山”、“凤去”等意象,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对未来的憧憬。
“恁慷慨、狂敲如意,盼断西台,野烧寒燐,乱烟衰草”,诗人通过描述个人的情感与行动,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待,以及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
“苍凉片石,玉钩斜畔,鱼镫光冷鸳瓦碎,唱秋坟、酸咽松风啸”,诗人以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的对比,表达了对历史的哀悼与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何堪说与年年,雨泣冬青,杜鹃尽老”,诗人以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与生物的老去,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有限性的思考,使得诗歌充满了哲理意味。
综上所述,《莺啼序·凤凰山怀古》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还深刻地探讨了历史变迁、国家统一、个人情感与自然美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是一首富有深意与艺术价值的古典诗词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