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崇惠登刀梯歌

百尺凌空倚剑梯,千峰回拔接天霓。

鏖炉霜明鸟道斋,龙泉金镮生虹蜺。

刀为树,剑作山,应真飞锡游其间。

一步一登,挥手攀毛,七星灿烂光斑斑。

干将剑刃两离披,碧光焰,上人履之不为崄。

镆铘刀,铦锋锐锷可吹毛,如今蹈之不足劳。

白若雪,青如冰,龟甲鱼鳞几百层,四部睹之,战战兢兢,万仞峰头见一僧。

宾铁文,青蛇色,茜■峥嵘寒岌嶷。

不伤不损难可测,方是大悲解脱力。

自古武臣矜剑术,舞之投之皆不失。

视之胆摄身慄慄,谁道挥戈移白日?

李广旧传百战功,何如今日见神通?

紫衣襜襜飞入空,出没纵横蹈刃兮,蹈刃兮光翡翠,黯黯精光和能利。

形式: 古风

翻译

倚着百尺高悬的剑梯凌空而立,千座峰峦迂回挺拔直插云霓。
熔炉中霜雪般明亮,鸟道边静待修行,龙泉宝剑环闪着彩虹般的光芒。
刀成了林,剑化为山,真佛飞锡在期间遨游。
每走一步即为攀登,挥手间似能攀附毫毛,七星闪耀,光斑点点。
干将剑刃分离两边,碧绿的光芒炽热,高人行走其上毫不畏惧。
镆铘宝刀,锋利无比可吹毛断发,如今踏之不觉辛劳。
白如雪,青如冰,龟甲鱼鳞层层叠叠,观者见之颤抖,万丈峰顶只见一僧。
宾客铁的纹理,青蛇般的色泽,剑锋峥嵘寒气逼人。
不伤不损难以预测,这正是大悲心的解脱力量。
自古武将夸耀剑术,舞动投掷无一失手。
望之令人胆寒身颤,谁说挥舞兵器能移动白日?
李广昔日百战功勋,怎比今日目睹的神通广大?
紫衣飘飘飞入空中,纵横跳跃于刀刃之上,刀刃上的光彩如同翡翠,暗淡却锋利无比。

注释

百尺:形容极高。
凌空:高高地悬在空中。
倚剑梯:比喻险峻的阶梯。
千峰:形容山峰众多。
回拔:曲折挺拔。
天霓:指天空中的彩虹。
鏖炉:炼丹或锻造的炉子,这里喻指修炼之地。
霜明:明亮如霜雪。
鸟道:险峻狭窄的小路,只有鸟儿才能飞过。
斋:修行、静心的地方。
龙泉:古代名剑,此处代指宝剑。
金镮:剑柄上的金色环饰。
虹蜺:彩虹。
刀为树,剑作山:形容刀剑密集如林,山一般壮观。
应真:佛教中指已证得真理的圣者。
飞锡:指僧人手持锡杖飞空行走,比喻神行快速。
一步一登:每一步都是攀登。
挥手攀毛:形容轻而易举地攀爬。
七星:可能指北斗七星,也象征指引或神秘力量。
干将:古代名剑之一,与莫邪剑齐名,此处代指利剑。
离披:分散、散开的样子。
碧光焰:剑光如碧火般耀眼。
上人:对僧侣的尊称,这里指高人。
镆铘:古代宝剑名,常与干将莫邪并提,表示极锋利。
铦锋锐锷:形容刀剑极其锋利。
吹毛:形容刀剑极其锋利,能吹断毛发。
白若雪,青如冰:形容色彩洁白如雪,清冷如冰。
龟甲鱼鳞:形容护甲或剑身的装饰,层层叠加。
四部:佛教中指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泛指信徒。
战战兢兢:形容非常害怕的样子。
宾铁文:指铁器上的纹理,常用来形容剑的精美。
青蛇色:剑的颜色像青蛇一样。
茜:红色,这里形容剑的装饰色彩。
峥嵘:形容山势高峻,这里形容剑的锋利。
寒岌嶷:寒冷而险峻。
不伤不损:不会伤害到人。
难可测:难以预测或理解。
武臣:武士、将领。
矜:夸耀。
剑术:剑法。
视之胆摄:看到就让人害怕。
移白日:比喻改变时局或创造奇迹。
李广:汉朝著名将领,以箭术闻名。
神通:神奇的能力。
紫衣:指高僧的服装。
襜襜:衣摆飘动的样子。
出没纵横:忽隐忽现,行动自如。
蹈刃:踩在刀刃上。
翡翠:形容颜色鲜艳如翡翠。
黯黯:暗淡的,深沉的。
精光和能利:精妙的光芒与锋利并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险峻的山峰间,攀缘刀剑构成的梯子,表达了其勇敢和不畏艰难的精神状态。全诗充满了强烈的动感和鲜明的视觉意象,每一个字眼都渲染着一种超脱尘世、凌空飞跃的情怀。

"百尺凌空倚剑梯,千峰回拔接天霓"一开头,就以宏伟壮观的景象将读者带入了诗人构建的奇特世界。剑梯如同连接天地的桥梁,而千峰则是自然界中的一道屏障。

"鏖炉霜明鸟道斋,龙泉金镮生虹蜺"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神秘而又清晰的境界。鏖炉和龙泉都象征着一种精神的熔炼和纯净,而霜明、金镮、虹蜺则增加了景物的层次感。

"刀为树,剑作山,应真飞锡游其间"这句中,“刀”、“剑”被拟人化,成为僧人的攀登之物,体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情怀和境界。应真飞锡更是强调了这种境界的自由和不羁。

"一步一登,挥手攀毛,七星灿烂光斑斑"则更加深化了这种攀援之举的神秘性和艰险感。七星灿烂,象征着一种宇宙的秩序和僧人内心的明净。

接下来的“干将剑刃两离披,碧光焰,上人履之不为崄”等句,则继续强调了刀剑作为攀登工具的险峻和僧人的超凡境界。干将剑、碧光焰都表现了一种坚不可摧的力量。

"镆铘刀,铦锋锐锷可吹毛, 如今蹈之不足劳"一句,则通过对比,更凸显了僧人攀登时那种轻松自如的情状。刀锋锐利,但在僧人的脚步下,却变得不再艰难。

随后几句中,“白若雪,青如冰”等描写的自然景象,与“龟甲鱼鳞几百层”、“四部睹之,战战兢兢”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示了山峰的险峻,又反衬出僧人的勇敢和不屈。

"万仞峰头见一僧"则是全诗的一个转折点,将前面的描写与后文的哲理思考相连。这里,一位僧人出现在万仞峰头,似乎在告诫着一种精神境界或修行之法。

最后几句“宾铁文,青蛇色,茜■峥嵘寒岌嶷”等,则是对前面山中景象的再次强调,同时也为全诗画上了一个哲理和神秘的句号。"不伤不损难可测,方是大悲解脱力"则揭示了这首诗背后的深层意义,即通过修行达到一种超越世间纷争的大解脱。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山峰、刀剑等自然与人造景象的描写,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和境界。它不仅是对僧人攀登之举的赞美,更是一种哲理思考的呈现,体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和精神自由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1)

□钊(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咏鹊

绕树栖难定,填河尚未期。

旧来能□语,试为报归时。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支]韵

九重天子人中贵,五等诸侯阃外尊。

争似布衣云水客,不将名字挂乾坤。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穷花常闭户,秋城闻捣衣。

树回早秋色,川长迟落晖。

形式: 押[微]韵

江南曲五首(其一)

长干斜路北,近浦是儿家。

有意来相访,明朝出浣纱。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