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张昱留题在费山人旧馆的作品,通过对旧馆的描绘,展现了主人的高雅情趣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首句“旧馆经过不用期”,表达了诗人对这里的熟悉与随意,无需事先约定就能来访。次句“扫门常恐鹤来迟”,以鹤寓高士,强调主人对访客的期待,也暗示了馆中的清幽氛围。
第三句“但知重客唯司马”,借用了司马相如的典故,表明只有像司马相如这样的才子才会被主人视为尊贵的客人,体现了主人的识人之明。第四句“不顾狂言有牧之”,则以唐代诗人杜牧自比,虽有狂放不羁的言论,但仍受到主人的欣赏。
第五、六句“秋雨石枰看对弈,夜堂银烛照题诗”描绘了馆中日常生活的雅趣,秋雨时节,主人与友人在石棋盘上对弈,夜晚则在明亮的银烛下吟诗作赋,充满了文人墨客的诗意生活。
最后两句“佳人底用千金产,只此高闲可不知”,以佳人的口吻说,即使拥有千金财富,又怎能比得上这种高雅的闲适生活呢?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赞美和向往,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与友人的深厚友谊,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流露出一种淡泊名利、崇尚自然与文化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