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继学滦河竹枝词(其四)

去年大旱气不苏。道傍行泣妇与姑。

不似江南连月雨,夜夜夜啼山鹧鸪。

形式: 词牌: 竹枝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大旱之年的社会景象,通过对比江南的丰沛雨水与北方干旱的残酷现实,展现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首句“去年大旱气不苏”直接点明了主题——去年遭受了严重的旱灾,大地失去了生机,仿佛整个世界都陷入了沉寂之中。“气不苏”形象地表达了旱灾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和影响。

接着,“道傍行泣妇与姑”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在道路两旁,妇女和老妇人在哭泣,她们可能是为了生计、家庭的未来而担忧,也可能是为了失去的庄稼、水源而哀叹。这一场景反映了旱灾对人们日常生活造成的巨大压力和痛苦。

“不似江南连月雨,夜夜夜啼山鹧鸪”则通过对比手法,将江南的丰沛雨水与北方的干旱形成鲜明对照。江南地区连月降雨,山中的鹧鸪夜夜啼鸣,这不仅是自然界的生动景象,也是诗人对江南丰饶景象的向往和对北方旱灾的深切同情。通过这种对比,诗人不仅揭示了自然环境差异带来的生活状态的不同,也暗含了对社会公正和资源分配不均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深刻地反映了大旱之年人民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不公,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的追求。

收录诗词(1955)

胡奎(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次韵王继学滦河竹枝词(其五)

滦阳河畔女如云。生长不识江南春。

大字青帘卖官酒,莫辞注玉更倾银。

形式: 词牌: 竹枝

次韵王继学滦河竹枝词(其六)

山前马嘶苜蓿花。山下麻茹胜蕨芽。

细肋沙羊割红玉,不识雪水夜煎茶。

形式: 词牌: 竹枝 押[麻]韵

次韵王继学滦河竹枝词(其七)

白翎双飞秋草黄。云沙万里接天长。

番僧个个杨梅帽,日暮闻钟来上方。

形式: 词牌: 竹枝 押[阳]韵

次韵王继学滦河竹枝词(其八)

天上金根回六龙。年年田舍及秋舂。

白头父老出门拜,汉官威仪今载逢。

形式: 词牌: 竹枝 押[冬]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