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鲍县尹心田道院设醮韵

神光曾遇泰山尖,后世侵寻礼法纤。

黄纸丹书知尚敬,太羹玄酒味方甜。

瑞云霭霭常围座,仙鹤翩翩不下檐。

寄语郎官名父子,定将繁祉锡安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唐桂芳所作的《和鲍县尹心田道院设醮韵》。诗中描述了对道教仪式的崇敬与赞叹,以及对神仙庇佑的期待。首句“神光曾遇泰山尖”暗示了鲍县尹在道院举行的醮仪可能与泰山神的信仰有关,具有神圣的氛围。接下来的“后世侵寻礼法纤”表达了对传统礼仪的尊重和遵循。

“黄纸丹书知尚敬,太羹玄酒味方甜”描绘了祭祀时的庄重仪式,黄纸丹书象征着神圣的文书,太羹玄酒则代表了纯洁的祭品,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对神灵的虔诚和敬畏之情。诗人认为这样的仪式让人心生甜美之感。

“瑞云霭霭常围座,仙鹤翩翩不下檐”运用了象征手法,瑞云围绕和仙鹤不离,渲染出祥瑞的景象,暗示设醮活动得到了神灵的庇护。最后两句“寄语郎官名父子,定将繁祉锡安恬”,诗人以长辈的口吻,祝愿鲍县尹及其家族因这次道教活动而获得福祉,生活安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寓意丰富的象征,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人们对道教仪式的尊崇和对吉祥安宁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302)

唐桂芳(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王和夫新迁楼居乃晓山刘先生故宅也溪山好景吟所未尽必待吾和夫发之次韵奉贺

笑拍阑干喜共临,元龙豪气冠于今。

山云拥树天开画,野鸟呼晴客醉吟。

春老花飞频点砚,夜长松韵当鸣琴。

谁知王粲登楼赋,不减依刘夙昔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送罗季端学录二首(其一)

学舍如舟拥半毡,每从谈笑共蝉联。

床头酒熟陶元亮,驴背诗成孟浩然。

烟抺松根山列画,雨添沙觜水鸣弦。

归来兄弟俱无恙,不用看云白日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罗季端学录二首(其二)

莫遣吴霜侵二毛,官资迟见著青袍。

祠成徽国名垂远,诗到宣城格愈高。

月转野花香寂寂,雨笼溪树响骚骚。

扁舟明日南陵道,玉尺鱼肥水半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次韵陈敬所高吟之辱二首(其一)

墙角疏筠障碧空,翛翛时动故人风。

几行汉隶用心苦,数解唐诗厌俗同。

夜雨对床忘契阔,西窗剪烛话穷通。

何如觅酒襄阳市,拍手群儿笑醉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