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桃杏

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路远谁能念乡曲,年深兼欲忘京华。

忠州且作三年计,种杏栽桃拟待花。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翻译

无论身处天涯海角,只要内心平静就能安然地把所在地当做家乡。
路途遥远,谁还能唱出家乡的小曲儿?时间久长,我已渐渐忘却京城面貌。
忠州的生活清闲幽静,我想以三年为期,种下的杏树桃树等待花开。

注释

年深:时间久长。
忠州且作三年计,种杏栽桃拟(nǐ)待花。

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远离家乡、安身立命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这两句,通过极端的距离比喻(海角指最远的地方,天涯则更形象地表达了遥不可及),传递出一种观点:只要内心平静,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家”。这里的“家”,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居所,更蕴含着情感与归属的深层次意义。

"路远谁能念乡曲,年深兼欲忘京华"则表达了诗人面对长久离别之痛,即便时光流转,也难以割舍对故土的情怀。这里的“念乡曲”和“忘京华”,乡愁与怀旧交织,显示出诗人对于过往生活的眷恋。

最后两句"忠州且作三年计,种杏栽桃拟待花"展现了诗人的规划与期待。在新的居所——忠州,诗人计划着未来三年的生活,他希望通过种植杏树和桃树,等待它们开花结果,以此作为新生活的象征。这种对自然生长过程的期待,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未来的乐观态度。

总体来说,这首诗既有对远方家乡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规划,是一首充满了深情与希望的作品。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种桃歌

食桃种其核,一年核生芽。

二年长枝叶,三年桃有花。

忆昨五六岁,灼灼盛芬华。

迨兹八九载,有减而无加。

去春已稀少,今春渐无多。

明年后年后,芳意当如何。

命酒树下饮,停杯拾馀葩。

因桃忽自感,悲吒成狂歌。

形式: 古风

荅元八宗简同游曲江后明日见赠

长安千万人,出门各有营。

唯我与夫子,信马悠悠行。

行到曲江头,反照草树明。

南山好颜色,病客有心情。

水禽翻白羽,风荷袅翠茎。

何必沧浪去,即此可濯缨。

时景不重来,赏心难再并。

坐愁红尘里,夕鼓鼕鼕声。

归来经一宿,世虑稍复生。

赖闻瑶华唱,再得尘襟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荅元郎中杨员外喜乌见寄

南宫鸳鸯地,何忽乌来止。

故人锦帐郎,闻乌笑相视。

疑乌报消息,望我归乡里。

我归应待乌头白,惭愧元郎误欢喜。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荅刘禹锡白太守行

吏满六百石,昔贤辄去之。

秩登二千石,今我方罢归。

我秩讶已多,我归惭已迟。

犹胜尘土下,终老无休期。

卧乞百日告,起吟五篇诗。

朝与府吏别,暮与州民辞。

去年到郡时,麦穗黄离离。

今年去郡日,稻花白霏霏。

为郡已周岁,半岁罹旱饥。

襦裤无一片,甘棠无一枝。

何乃老与幼,泣别尽沾衣。

下惭苏人泪,上愧刘君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