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杨鸾的《长城》诗,通过对秦始皇修建长城的描述,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独特见解。诗人首先肯定了长城在战略上的重要性,认为它曾是秦朝统治者为确保江山永固而设立的屏障,能够控制内外形势。然而,接下来笔锋一转,批评秦始皇滥用民力,苛政对待百姓和官吏,缺乏仁义之道,这与他追求万世基业的愿望形成了鲜明对比。
诗人以“岂知李斯能亡秦”暗示秦朝的灭亡并非仅仅因为外敌侵扰,更在于内部的失德。最后一句“玺书一发长城隤”,通过“玺书”象征秦始皇的决策,表达了一纸命令导致长城崩溃,寓意秦朝的迅速瓦解。结尾处“吁嗟秦皇乃为万世戒”,是对秦始皇行为的深刻反思,告诫后人吸取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整首诗以长城为载体,寓言式地揭示了权力滥用和仁政的重要性,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