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晴行西湖上呈馆中一二同官(其一)

踏尽红尘挹翠峦,江湖清梦入雕鞍。

濛濛薄雾浑疑雨,恻恻疏风不是寒。

野菊频催花事早,老枫初试叶声乾。

恰知病骨宜清景,恨不浮家学钓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走遍红尘,只为欣赏青山翠色,我的江湖之梦融入马鞍。
薄雾弥漫,仿佛是雨,微风吹过,却并不寒冷。
田野里的野菊花催促着花开得早,老枫树初次发出干涩的叶子声。
此刻我深知病弱之躯适合清幽的景色,只遗憾不能像渔夫那样随波逐流,学习钓鱼。

注释

踏尽:走遍。
红尘:世俗社会。
挹:欣赏。
翠峦:青山翠色。
江湖:指代广阔的世间或理想的生活。
清梦:清闲的梦想。
雕鞍:装饰华丽的马鞍。
濛濛:形容雾气浓厚。
疑雨:像雨一样。
恻恻:微冷的样子。
疏风:稀疏的风。
频催:频繁地催促。
花事早:花开得早。
老枫:年老的枫树。
叶声乾:叶子发出干涩的声音。
病骨:病弱的身体。
宜:适宜。
清景:清幽的景色。
浮家:四处漂泊。
钓竿:钓鱼的工具,象征隐居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清之所作的《祈晴行西湖上呈馆中一二同官(其一)》。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西湖边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清新自然的喜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首句“踏尽红尘挹翠峦”形象地写出诗人走过繁华尘世,来到西湖边,满眼翠绿山峦,给人一种超脱尘俗的感觉。接下来的“江湖清梦入雕鞍”则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江湖情怀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梦想,骑着雕鞍仿佛融入了梦境之中。

“濛濛薄雾浑疑雨,恻恻疏风不是寒”描绘了西湖上轻雾弥漫,微风拂面的景象,虽有疑雨之感,但并非严寒,反而增添了几分朦胧之美。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到了自然的微妙变化。

“野菊频催花事早,老枫初试叶声乾”进一步描绘了季节更迭,野菊花早早开放,老枫树也开始落叶,声音干燥,展现了西湖边生机勃勃又略带秋意的景色。

最后两句“恰知病骨宜清景,恨不浮家学钓竿”直抒胸臆,诗人自言身体虚弱,却深知这样的清幽景色最适合疗养,遗憾的是未能抛开俗务,过上隐居垂钓的生活。整首诗寓情于景,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现实中的无奈。

收录诗词(351)

郑清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燮,、文叔,别号安晚。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 字:德源
  • 籍贯: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
  • 生卒年:1176—1251

相关古诗词

郑德言暂馆于别墅

我如杜甫逢王翰,君似梁鸿领孟光。

花竹自惭非独乐,杼机聊喜听邻墙。

赋成宁笑老伧父,瓮熟定容同舍郎。

他日杨花飞燕子,可能长记陆宣庄。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金峨途中

石路萦纡水绕村,酒帘深处见柴门。

横塘树密鸠携妇,老屋篱深犊有孙。

麦莟菜花成锦绣,笋芽薤甲当鸡豚。

竹舆莫作追程去,半似桃源欲细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雨后闲坐偶成

秋霖得晚晴,景色似郊坰。

山向闲中碧,云从阙处青。

檐牙抽宿溜,木杪挂疏星。

一枕便高卧,清风入暑棂。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思乡味戏成

隔篱野圈㹀眠犊,带雨村舂鸡唤雏。

旋熟黄粱留客住,满篘白酒倩人沽。

未谙旅况三分在,早觉藜肠一半枯。

寄语吾乡谱鲜子,莫教辜负脆皮鲈。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