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去任有志未逮怀昔

嗷嗷鸿雁北山多,万户萧森待抚摩。

吾道江河愁日下,世途沧海起风波。

萑苻竟塞黄沙路,琴瑟谁赓白雪歌。

可叹残黎终未苏,回思时势两蹉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这首诗以鸿雁北飞开篇,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变迁,同时也暗喻了诗人对远方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万户萧森待抚摩"一句,描绘出一片荒凉景象,表达了对百姓生活困苦的深切同情。

接下来,“吾道江河愁日下”一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个人的信念比作江河,面对日落西山的景象,流露出对理想难以实现的忧愁。"世途沧海起风波"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忧郁情绪,将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比作波涛汹涌的大海,暗示了世事无常,人心难测。

“萑苻竟塞黄沙路,琴瑟谁赓白雪歌”两句,通过对比自然界的严酷与艺术的美好,表达了对现实残酷的讽刺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萑苻,泛指野兽,这里比喻社会上的恶势力;黄沙路,象征着艰难险阻的道路;琴瑟,代表和谐美好的事物;白雪歌,则是高洁的艺术形象。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最后,“可叹残黎终未苏,回思时势两蹉跎”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以及对自己未能改变现状的遗憾。"残黎"指的是贫困的民众,“未苏”意味着没有得到改善,“时势两蹉跎”则表明了诗人对于自己无力扭转时局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体现了清代文人关注民生、反思社会的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7)

杨卓林(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榆林归里有感复用留别原韵

一生经历运邅屯,世变沧桑又几春。

儤直薇垣烽火警,观兵榆塞虎狼亲。

宦途险巇皆尝尽,林壑优游自率真。

回首三边戡乱际,忧民忧国泪沾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屏架与椟工竣赋以志感(其一)

边关父老太多情,十二围屏齐列名。

不独文章翔藻耀,行行字字皆心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屏架与椟工竣赋以志感(其二)

玉检琅函什袭藏,神明至治共馨香。

有时舒卷休污损,也似民情勿剪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谨步震哥元韵(其一)

记得同门日,翩翩皆妙年。

缘何双鬓白,搔首问苍天。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