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杜曲衣冠尽,群凶转跳梁。
疏林巢燕雀,空谷斗豺狼。
衣湿彭衙雨,砧敲楚岸霜。
年荒难自给,拾橡当糇粮。
这首元代尹廷高的《奕山值寇读杜诗有感》描绘了一幅动荡不安的社会景象。首句“杜曲衣冠尽”暗示了昔日繁华之地如今只剩下破败与凋零,贵族仕绅的荣光不再。"群凶转跳梁"形象地刻画了乱世中恶势力嚣张跋扈,如同野兽般横行。
接下来的两句“疏林巢燕雀,空谷斗豺狼”,运用比喻,将乱世中的小人比作在稀疏树林中筑巢的燕雀,与在空旷山谷中争斗的豺狼,揭示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和人心惶惶。
“衣湿彭衙雨,砧敲楚岸霜”描绘了战乱带来的凄凉气候,彭衙雨湿透了人们的衣物,而楚岸的砧声则象征着寒冷季节里家家户户的哀怨。这两句寓含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同情。
最后,“年荒难自给,拾橡当糇粮”直接反映了战乱导致的饥荒严重,人们连基本的生活物资都难以获取,只能以橡实充饥,生活困苦至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杜甫诗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乱世时局的忧虑,以及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注,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不详
廷高,别号六峰。其父竹坡,当宋季以能诗称。仲明遭乱转徙,宋亡二十年,始归故乡。尝掌教于永嘉,秩满至京,谢病归。所著有《玉井樵唱正续稿》。自题其卷首云:「先君登癸丑奉常第,宦游湖海,作诗凡千馀首。丙子,家燬于寇,遗编散落,无一存者。仅忆《秋日寄僧》一联曰:『白蘋影蘸无痕水,黄菊香催未了诗。』先业无传,雅道几废,不肖孤之罪也。」观此,则仲明诗学,有自来矣
客里复送客,君西我亦东。
相逢机易失,欲别意难穷。
杨柳津亭绿,桃花野渡红。
不堪回首处,江上雨濛濛。
四围山翠合,缥缈见危楼。
地狭星辰少,云深水石幽。
溪声晴亦雨,松影夏如秋。
寄语游方者,桃源岂外求。
竟别桑乾水,归并却似家。
春风故巢燕,夜雨废池蛙。
石径曾栽菊,砖垆旧煮茶。
自怜萍梗迹,何日定生涯。
读了杜陵诗,伤今思故时。
见应经事老,贫悔治生迟。
醉可忘荣辱,吟无救乱离。
老夫从所欲,世事尚堪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