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伯长侍讲伯生伯庸二待制同赴北都却还夜宿联句归以示予次韵效体发三贤一笑

杜诗诧蜀险,高有石匮阁。

安知居庸口,可掠太白脚。

马行已崇巅,鸟度尚层壑。

林蹊旷迷辙,崖井荒留幕。

俯疑日沈车,阒若风鼓橐。

玄云倏扬旟,朱霞粲涂鞟。

数驿程匪赊,袭裘寒更薄。

客魂逢酒销,鬼胆因诗愕。

蟠木将为容,胡绳未宜索。

严召戒晨趋,澄旻际秋廓。

紫微晶焕烂,瀚海气冥漠。

腰无两鞬属,道有五丁凿。

弭辔谁所援,还衡犹屡错。

小息树吟旌,争先厉词锷。

非开石首筵,似听郾城柝。

巨敌无前勍,偏师当后却。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鉴赏

这首元代柳贯的诗《袁伯长侍讲伯生伯庸二待制同赴北都却还夜宿联句归以示予次韵效体发三贤一笑》描绘了旅途中的壮丽景色和诗人与友人的情感交流。诗中通过描绘蜀地石匮阁的险峻,暗示了前往北都路途的艰辛。接着,诗人想象居庸关的雄险,以及太白山的峻峭,展现了旅途的艰难与壮美。

诗人笔下的马行崇巅,鸟飞层壑,展现出自然景观的开阔与深邃。山林小径迷失,崖井荒凉,烘托出环境的幽寂。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感叹时间的流逝,日影下沉,风声如鼓,云彩翻腾,晚霞灿烂,寒冷的天气使皮衣显得更加单薄。

沿途驿站遥远,诗人借酒消愁,而鬼神也为诗人的才情所震慑。诗人以蟠木自比,表达不拘一格的胸怀,同时对道路的艰险和未知表示谨慎。清晨出发时,天空澄明,紫微星璀璨,瀚海气息深沉。沿途的壮丽景色和艰难险阻,让人想起石首宴的豪情和郾城战鼓的激昂。

最后,诗人感慨大军压境,敌我力量悬殊,但偏师仍需坚守后方。整首诗寓言丰富,情感深沉,体现了元代文人对旅途见闻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与友人共度的欢乐时光。

收录诗词(184)

柳贯(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教育家、书画家。博学多通,为文沉郁春容,工于书法,精于鉴赏古物和书画,经史、百氏、数术、方技、释道之书,无不贯通。官至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与元代散文家虞集、揭傒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 字:道传
  • 籍贯:婺州浦江
  • 生卒年:1270年8月18日—1342年12月7日

相关古诗词

大江东去.送杨国瑞西归

西风汾浦,雁初飞,秋水渺茫无际。

有底忙时来复去,泛若虚舟不系。

篱菊将开,村醪初熟,且住为佳耳。

笑言相答,个中吏隐无愧。

岁月不贷閒人,君颜非少,我发白如此。

好把金杯休去手,万事惟消沈醉。

日转山腰,马嘶柳外,歌阕行人起。

凭高西望,相思目断烟水。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大江东去.寄卫生袭之

干戈蛮触,问渠事直有,几何而已。

毕竟颠狂成底事,谩把良心戕毁。

坐穴藜床,磨穿铁砚,自有人知己。

摩挲面目,不应长为人泚。

过眼一线浮华,辱随荣后,身外那须此。

便恁归来嗟已晚,荒尽故园桃李。

秋菊堪餐,春兰可采,免更烦邻里。

孙郎如在,与君共枕流水。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大江东去.赠答杨生彦衡

暮年怀抱,对水光林影,欣然忘食。

推手功名非我事,閒处聊为閒客。

世故多虞,人生如寄,一榻容安息。

鬓丝千丈,谁家机杼堪织。

三径松菊犹存,诛茅薙秽,时借邻翁力。

酒满芳尊山满眼,此意无今无昔。

平地风波,东华尘土,不到幽人席。

兴来独往,溪南还有溪北。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月上海棠.重九之会彦衡赋词侑觞尊兄遁庵公与坐客往复赓歌至于再四语意益妙殆不容后来者措手彦衡坚请余继其后勉为赋之二首(其一)

黄花未入渊明手。日搅空肠几回九。

山色绕吾庐,犹是当年明秀。

忘言处,此意何尝在酒。等閒莫把良辰负。

恨不见平生、旧亲友。

三径甫荒凉,东篱下、落英谁嗅。

伤时泪,不觉沾襟渍袖。

形式: 词牌: 月上海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