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班超

三十六人抚西域,六头火炬走匈奴。

古今参合坡头骨,尽是离披见鹘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翻译

三十六人守卫西域边疆
手持六支火把追击匈奴

注释

三十六人:指数量众多的戍边士兵。
抚:守卫。
西域:古代中国西部的地区,包括今新疆等地。
六头火炬:形容手持多支火把。
走:追逐。
匈奴: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这里泛指敌军。
古今:跨越古今时间。
参合:融合,混合。
坡头骨:可能是指战场上的骸骨,位于山坡上。
尽是:全部都是。
离披:散乱,零落。
见鹘乌:看到鹘鸟(一种猛禽),也可能象征战争的残酷或胜利后的景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班超率领三十六人出使西域,以六火炬为号震慑匈奴的英勇场景。"古今参合坡头骨"一句,可能是指班超事迹流传久远,连古往今来的山坡上都留下了他们的传说和纪念。"尽是离披见鹘乌"则寓言性地表达,这些事迹如同鹰击长空,令人仰望,象征着班超的功绩如同鹘鸟般高远,令人敬佩。诗人陈普通过此诗赞扬了班超的胆识与功勋,体现了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之情。

收录诗词(763)

陈普(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咏史(其二)秦皇

江神返璧事何新,海若湘君亦伐秦。

一炬东来烧不了,更劳墓上牧羊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咏史(其一)秦皇

闵道飞翚拂若枝,东门看日浴咸池。

生前有力移天地,死后无人予席帷。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咏史(其一)袁绍

弟北兄南竞效尤,邺中半邺半青州。

身分家裂无全理,终使辽东送二头。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咏史(其二)袁绍

田丰袭许计非良,沮授安民策最长。

己克百安牢按甲,足鞿曹操到分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