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张邦奇的《冬日杂咏次东沙叔韵(其二)》描绘了一幅冬季野外的静谧景象。首句“草枯连野旷”展现了广袤的原野上草木凋零,视野开阔,冬日的荒凉尽显。接着,“牛饱背童归”写牛儿吃饱后,带着孩童安然回家,透出一丝田园生活的宁静。
“独鹘饥偏厉”转而描绘一只饥饿的鹘鸟在空中盘旋,它的锐利目光和急切觅食的状态与前文的和谐画面形成对比,增添了生动的动态感。“孤云冻不飞”进一步渲染了寒冷的氛围,连孤独的云彩也仿佛被冻结在空中,无法飘动。
“松风哀涧玉”运用拟人手法,将松风比作悲泣的玉,形象地描绘了风吹过松林时发出的凄凉声音,回荡在山涧之中。“苔石曳寒衣”则通过苔藓覆盖的石头似乎在寒风中拖曳着寒意,强化了冬日的冷寂。
最后两句“霜白鸣鸿远,潭光溅竹扉”以远处霜白的鸿雁叫声和潭水反射的光芒洒在竹门上作结,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深远的意境,给人留下冬日寂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日景色,寓情于景,情感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