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出都》由金末元初的文学大家元好问所作,描绘了一位行走在都门外的旅人,在春日清晨,斜月微照之下,听到黄莺啼鸣的情景。诗中充满了离愁别绪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首句“春闺斜月晓闻莺”,以“春闺”暗示出都之人可能是离家远行的士子或官员,而“斜月晓闻莺”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清晨的微光与黄莺的啼鸣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哀愁。
次句“信马都门半醉醒”,描述了行者在都门外的状态,他任由马匹自行前行,自己则处于半醉半醒之间。这种状态既可能是因为旅途劳顿所致,也可能是情感波动的结果,反映出行者内心的复杂情绪。
第三句“官柳青青莫回首”,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情绪。官道两旁的柳树青翠欲滴,却提醒着行者不要回头,因为每一次回望都可能加重离愁。这里的“莫回首”不仅是对行动的限制,也是对内心情感的自我克制。
最后一句“短长亭是断肠亭”,将情感推向高潮。短长亭作为古代道路中的休息处,本应是旅途中短暂的慰藉,但在诗人笔下却成了“断肠亭”,意味着即便是短暂的停留,也难以抵挡离愁的侵袭,表达了深深的悲痛和不舍。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过往生活的留恋与对未来未知的忧虑,体现了元好问深沉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