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凉

炎歊扫尽任徜徉,百本芭蕉半亩塘。

竹屋夜吟诗隽永,莲筒秋味酒清香。

月斜透树影俱好,风细著身心亦凉。

更占人间无量福,书帷萤火胜燃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纳凉》诗,由清代诗人汪廷桂所作,描绘了夏日纳凉的闲适与雅趣。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内心的宁静。

首句“炎歊扫尽任徜徉”,开篇即点明夏日酷热已消,诗人得以自在漫步,享受清凉。接着,“百本芭蕉半亩塘”一句,通过丰富的意象,营造出一片绿意盎然、清凉宜人的景象。芭蕉叶茂盛,池塘碧波荡漾,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竹屋夜吟诗隽永,莲筒秋味酒清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纳凉的意境。竹屋内,诗人于夜晚吟诵诗歌,其文辞优美,意味深长;而莲筒中,秋日的韵味与酒香交织,营造出一种高雅而又略带几分淡然的情调。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文学修养,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月斜透树影俱好,风细著身心亦凉”两句,将视觉与触觉相结合,描绘了月光透过树梢洒下的光影之美,以及微风拂过带来的丝丝凉意。这种自然界的和谐与诗人内心的平静相映成趣,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而富有诗意。

最后,“更占人间无量福,书帷萤火胜燃糠”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与感恩之情。他认为,能够在这美好的环境中读书、思考,比任何物质上的富足都要幸福。书帷中的灯光如同萤火虫般微弱却明亮,照亮了心灵的角落,比燃烧的糠柴更为珍贵。

整首诗通过对夏日纳凉情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生活情趣的追求以及对内心宁静的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清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16)

汪廷桂(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钱佩庄自泾县来宣城

琴溪山色近如何?秋已萧条水已波。

我亦清深抵千尺,桃花潭上昔曾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却忆

却忆清宵抱膝时,秋风吹漏故迟迟。

松萝映月茶烟袅,黄叶声中夜咏诗。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和抱生真如庵夜归得月原韵

寻秋偏得月,竹径翠烟空。

梵语含虚籁,虫吟答晚风。

野潮冲路断,篝火出林红。

回首诗情远,苍茫一望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丁亥戊子年间,余省伯父于泾,尝偕抱生探水西。辛丑秋日抱生话閒及旧游,问能纪其胜否?记忆所及,赋长句答之

春风放浆水西山,山在青溪翠郭间。

胜游如梦十数载,至今忆及开心颜。

山前双塔锁层云,上界钟还下界闻。

夹路长林入松竹,幽花错杂时缤纷。

烟雨亭高蹑崖上,石磴崎岖意苍莽。

扪藤援葛颇籍手,猿猱愁落峰千丈。

峰回斜接桃花台,红霞碧巘溪桥开。

数家著屋最佳处,隔篱鸡犬鸣云隈。

下种桃花二三里,晋隐秦贤疑尺咫。

此中大抵不知年,花落花开成甲子。

万花行尽眼欲空,沙村唤渡斜阳红。

阆风高阁满山翠,读书坐对奇无穷。

尚厌好山看不足,鸥鹭清盟几回续。

别后烟螺傥无恙,新诗聊抵水仙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