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天池

我思庐山游,发兴自年少。

偶来得閒侣,更欲窥众妙。

幽林穿蒙笼,青峰上崄峭。

遥看天池路,一线在岩徼。

辛勤得至此,惨寂已西照。

云池桂无根,瞪视心胆掉。

暮夜烟云昏,西岩亦登眺。

圣灯稍稍出,弄影何窈窕。

一枝分百点,变态不可料。

须臾归寂灭,何处观朕兆。

僧房得栖宿,爽气冰毛窍。

翻然亦兴尽,却恨归途窎。

缅怀道隆师,确不奉明诏。

似与山间石,慇勤论久要。

我今来时迫,心灰真可笑。

明朝指绣谷,裹足登凉轿。

揩却壁上名,恐为高人笑。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怀念庐山的游历,从年轻时就萌生了兴致。
偶尔有空闲的伴侣,更想探索更多的奇妙之处。
穿越幽深的树林,攀登山峰的险峻之处。
远望天池之路,仿佛一线之路在岩边显现。
辛苦到达这里,夕阳已近,显得凄清寂静。
云池中的桂树没有根,令人心惊胆战。
夜幕降临,烟云弥漫,我也登上西岩眺望。
圣灯渐渐亮起,光影摇曳,姿态曼妙。
一枝灯分成百点,变化莫测,难以预料。
转眼间归于寂静,何处能见我留下的痕迹。
在僧房中找到栖身之处,清新的气息如冰凉的毛窍。
突然间兴致全无,只遗憾归途遥远。
怀念道隆老师,未能遵从他的教诲。
似乎与山间的石头,长久地交谈着深意。
我这次来得太匆忙,心中灰暗,实属可笑。
明天将指向绣谷,坐上轿子,轻装前行。
擦拭掉墙上的名字,怕被高人耻笑。

注释

庐山: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年少:年轻的时候。
閒侣:有空闲的伴侣。
众妙:各种奇妙的事物。
幽林:幽深的森林。
岩徼:岩石边缘。
惨寂:凄凉而寂静。
圣灯:宗教中的神秘之光。
变态:变化多端。
朕兆:帝王的迹象或预兆。
爽气:清新之气。
归途窎:归途遥远。
道隆师:一位尊贵的导师。
高人:德高望重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庐山的经历和感受。开篇即表达出作者自年少时就有探索庐山之志,偶得闲暇便与同侪一同前往,更欲深入探究其众多奇妙之处。这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渴求。

“幽林穿蒙笼,青峰上崄峭”两句生动地描绘出庐山的壮丽景色,林间迷雾缭绕,而远处的青峰则显得险峻拔耸。接下来的“遥看天池路,一线在岩徼”则是从远处眺望天池之路,只见一线小径蜿蜒于岩石之间,显示了作者对于庐山深处景致的向往和探险精神。

诗中“辛勤得至此,惨寂已西照。云池桂无根,瞪视心胆掉”几句表达了作者在到达目的地后,感受到了一种孤独与惆怅的情绪,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情。这里的“辛勤得至此”暗示了旅途的不易,而“云池桂无根”则是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于庐山奇特景观的赞叹与惊讶。

随后的“暮夜烟云昏,西岩亦登眺。圣灯稍稍出,弄影何窈窕”几句描绘了傍晚时分,天色渐昏,作者继续攀登至西岩之巅,观赏到圣灯(可能指的是庐山上的佛教圣地)在夜幕中的若隐若现。这里的“弄影何窈窕”则是表达了对这种超凡脱俗景象的赞美。

诗中后半段“一枝分百点,变态不可料。须臾归寂灭,何处观朕兆”几句描绘了一种难以捉摸的自然奇观,可能是指庐山上的云雾变化,或许是某种光影效果,而“须臾归寂灭,何处观朕兆”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这种短暂而不可预测的景象的留恋和探寻。

接下来的“僧房得栖宿,爽气冰毛窍。翻然亦兴尽,卻恨归途窎”几句则是作者在庐山寺院中歇息,感受到了清凉而宁静的气氛,但同时也感到了一种探险之旅即将结束的遗憾。

最后,“缅怀道隆师,确不奉明诏。似与山间石,慇勤论久要”几句表达了作者对庐山某位高僧(可能是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庐山结庐的道隆和尚)的缅怀之情,以及对于自然界的深刻领悟。

诗中“我今来时迫,心灰真可笑。明朝指绣谷,裹足登凉轿”几句则是作者表达了自己此行已晚,对于庐山探险之旅感到心有余悸,同时也预示着将要离开的无奈。而最后的“揩却壁上名,恐为高人笑”则是一种自嘲和谦逊,表明作者对于自己在此留名的行为持有一种敬畏之情,生怕被后来的行者所嘲讽。

这首诗通过对庐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探险生活的深刻体验,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收录诗词(631)

孔武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 字:常父
  • 籍贯:宋临江新淦
  • 生卒年:1041—1097

相关古诗词

寄武昌簿孙彦常

羁旅悠悠岁月残,胜游无复似西山。

从容把酒来天上,滴沥鸣泉满坐间。

醉思随风飘碧落,离襟和月堕荒湾。

遥应蜡屐频登览,簿领无忧多昼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寄经父兄

我出乱山来,兄入乱山去。

出山何必佳,匹马红尘路。

入山勿辞勤,崎岖与天邻。

天门西北去,石眼行车轮。

落尽江南柳,塞榆应知春。

去去何时归,天涯可寄衣。

霜高鸿雁还,无使信音稀。

形式: 古风

寄信州交代钱德循

处君以西轩之爽气,赠君以仙府之名花。

名花芬敷随晓日,爽气萧飒凌朝霞。

山川从此增秀色,尘埃不复留君家。

羡君年少气力锐,况有长才可经世。

驰声京邑盖有年,作幕山州不得意。

漫寻幽景养天真,积明不学陶潜醉。

钱夫子,我今去指湘江边。

洞庭波澜阔如海,与君似隔东南天。

饶州亦有木犀种,真骨来从武夷洞。

自有清香百步闻,烦君为买双株送。

勿云千里移致难,从古物轻人意重。

但将木李对琼瑶,馀物区区且安用。

形式: 古风

寄聂正甫

虎髯两颊状貌古,开口论议辞非今。

尚藏折剑万丈气,空驰老骥千里心。

六印他年新将相,一瓢今日旧山林。

黄云断天望不极,想君何处方悲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