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己未三院东阁作.己未九月予赴鞫御史闻子瞻先已被系予昼居三院东阁而子瞻在知杂南庑才隔一垣不得通音息因作诗四篇以为异日相遇一噱之资耳(其四)

近年出处略相同,十载邅回我与公。

杭婺邻封迁谪后,湖濠继踵絷维中。

诗人嗫嗫常多难,儒者凄凄久讳穷。

他日得归江海去,相期来访蒜山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近年来我们的遭遇相似,十年间命运反复,你我一同经历。
在杭州、婺州相邻的地方,我们因贬谪而搬迁,接着又在湖濠之地相聚,命运相连。
作为诗人,我常常处境艰难,作为读书人,长久以来我已习惯于贫困的生活。
将来有一天我回到江海边,期待你在蒜山之东来访,共叙旧情。

注释

出处:出处。
略:大致。
相同:一样。
十载:十年。
邅回:辗转。
我与公:我和你。
杭婺:杭州和婺州。
邻封:相邻的地区。
迁谪:被贬谪。
后:之后。
湖濠:湖泊和河流。
继踵:相继。
絷维:束缚。
诗人:诗人身份。
嗫嗫:低声细语。
常多难:经常遭遇困难。
儒者:读书人。
凄凄:悲伤。
讳穷:忌讳贫穷。
他日:将来某一天。
得归:能够回归。
江海去:到江海边。
相期:约定。
来访:来访。
蒜山东:蒜山之东。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十载的交往历程,以及彼此间的情谊和难关。"近年出处略相同,十载邅回我与公"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两人的相似遭遇;"杭婺邻封迁谪后,湖濠继踵絷维中"则是对两地生活的描述,其中包含着对友人位置变动的关切。诗中的"诗人嗫嗫常多难,儒者凄凄久讳穷"透露出诗人和儒者的境遇之艰辛与困顿。

最后两句"他日得归江海去,相期来访蒜山东"表达了对未来重逢的期待,以及希望友人能到自己所在的地方探望。整首诗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是一篇流露着深厚友谊与淡淡乡愁的情感寄托。

诗中运用了"邅回"、"迁谪"等字眼,显示出作者对于时间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深刻体会,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惜和渴望。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情怀与文学的魅力。

收录诗词(624)

苏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元丰己未三院东阁作.己未九月予赴鞫御史闻子瞻先已被系予昼居三院东阁而子瞻在知杂南庑才隔一垣不得通音息因作诗四篇以为异日相遇一噱之资耳(其三)

源流同是子卿孙,公自多才我寡闻。

谬见推称丈人行,应缘旧熟秘书君。

文章高绝诚难敌,声气相求久益勤。

莫为歌诗能数眯,圣朝终要颂华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