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多山而少平田因有云

五谷无种处,蜀民土田窄。

痴岩顽石长不休,诜诜赤子将何食。

形式: 古风

翻译

在没有种植五谷的地方,蜀地的百姓土地贫瘠。
顽固的岩石和石头永远无法改变,众多饥饿的孩子将吃什么?

注释

五谷:泛指粮食作物,如稻、麦、黍、稷、菽。
蜀民:古代对四川地区居民的称呼。
土田窄:土地贫瘠,面积狭小。
痴岩:形容岩石坚硬,难以开垦。
顽石:指难以挖掘或利用的石头。
诜诜:众多的样子。
赤子:比喻未开化的儿童或百姓。
何食:吃什么,指食物匮乏。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蜀地(今四川一带)山多田少的自然环境,以及这种环境对当地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开篇“五谷无种处,蜀民土田窄”两句直接指出了问题所在:即五谷(指稻、黍、麦、豆、菽等农作物)难以生长的地方,使得蜀地的人们面临着土地狭窄的困境。接着“痴岩顽石长不休”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蜀地山多石多的自然景观,这些顽固的岩石和无尽的山脉似乎是不懈休止地占据着这片土地。

最后,“诜诜赤子将何食”这一句则是诗人对未来的一种担忧,表达了对下一代(赤子指未来的孩子们)能否有充足的粮食来源的疑问。这里的“诜诜”是形容语气中的反复语,表示一种焦虑和重复提出的问题,增强了诗句的感情色彩。

整首诗通过对蜀地自然环境与居民生活条件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于土地贫瘠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忧虑,同时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对土地利用及生态平衡的思考。

收录诗词(179)

石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蜀道自勉

潮阳瘴烟黑,去京路八千。

吏部有大功,得罪斥守藩。

朝冲江雾行,夜枕江涛眠。

蛟蜃作怪变,时时攀船舷。

鱼龙吐火焰,往往出波閒。

故为相恐怖,倏忽千万端。

道在安可劫,处之自晏然。

我乏尺寸效,月食二万钱。

自请西南来,此行非窜迁。

蜀山险可升,蜀道高可缘。

上无岚气蒸,下无波涛翻。

步觉阁道稳,身履剑门安。

惟怀吏部节,不知蜀道难。

形式: 古风

嘉州读邸报见张叔文由御史台主簿改著作佐郎依旧在台

惊闻除目到遐荒,病眼偏明喜倍常。

古节旧如台柏直,青衫新惹阁芸香。

中庐夜宿群经蠹,北户朝趍满简霜。

主簿虽卑官渐紧,近来应有谏书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赠刘中都

吾登泰山上,下视何纷纷。

彼角而走者,孰为麟与麇。

彼茁而生者,孰为萧与芸。

伯乐不复出,驽骥终同群。

卞和不再生,珉玉将谁分。

吁哉刘中都,高标凌浮云。

诸侯不荐士,外府不策勋。

冉冉趋黄绶,勤劳徒尔云。

我愧势力小,不能叫吾君。

勿改芳兰性,林深须自薰。

勿隐冲鹤声,天高当自闻。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赠孙先生

世无伯乐不识马,眼看骐骥如驽骀。

先生今年四十四,才似皋夔胡为哉。

泰山山下水照石,溪声濊濊白云堆。

我居其间构茅屋,先生先生归去来。

形式: 古风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