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怀古(其四)

何逊能诗最有声,思梅还复到芜城。

风台徙倚看花绕,月观徬徨对影横。

粉蝶已无春晓梦,翠禽时听夜深鸣。

客愁此日醲如酒,安得寒香为解醒。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广陵怀古(其四)》由明代诗人史鉴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广陵(今扬州)的景象与历史的沧桑感。

首联“何逊能诗最有声,思梅还复到芜城。”以何逊的诗歌才华开篇,引出对广陵的怀念之情。何逊是南朝齐梁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在当时就已享有盛名。这里借何逊之名,表达了对广陵往昔繁华的追忆。

颔联“风台徙倚看花绕,月观徬徨对影横。”描绘了一幅月下漫步、花影摇曳的画面。风台和月观是广陵的著名景点,诗人在这里徘徊,既欣赏着自然美景,也感慨着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

颈联“粉蝶已无春晓梦,翠禽时听夜深鸣。”通过粉蝶和翠禽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季节更迭、物是人非的意境。粉蝶象征着春日的生机与美好,但如今已逝去;翠禽则在夜晚的深林中偶尔鸣叫,仿佛是对过往岁月的回响。

尾联“客愁此日醲如酒,安得寒香为解醒。”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如同醇厚的美酒,难以自解。他渴望能够找到一种方式,如寒香一般,来化解这份愁苦。这里的“寒香”可能指的是梅花的香气,梅花在寒冷中开放,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也寓意着希望与重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广陵景物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历史遗迹的怀念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生动,情感表达深沉而富有层次,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收录诗词(585)

史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别署西村逸史。生于明宣宗宣德九年,卒于明孝宗弘治九年,年六十三岁。书无不读,尤熟于史。一生淡于名利和官宦,友人引荐他入朝,他多次婉言推辞,一直隐居不仕,隐留心经世之务。每有客人到访,则陈列三代秦汉器物及唐宋以来古籍、书画名品,互相鉴赏和题签。其收藏处所名有“日鉴堂”。正德间,吴中高士首推沈周,次之,所作《晴雨霁三游西湖》,为游记文学经典,有《西村集》八卷,见《四库总目》

  • 字:明古
  • 号:西村
  • 籍贯: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
  • 生卒年:1434—1496

相关古诗词

广陵怀古(其五)

北风吹雾昼昏昏,独守孤城节义存。

一剑身持惟有死,四郊兵合竟无援。

烟生睥睨焚降诏,血溅旌旗洒泪痕。

落日重游吊陈迹,买丝空欲绣平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广陵怀古(其六)

淮海名花世所尊,当年培植遍诸园。

玉盘盂小春光浅,金带围偏晓露繁。

卿相昔闻千古赏,子孙今见几家存。

东风扫地城南路,蔓草寒烟欲断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广陵怀古(其七)

淮海维扬镇楚郊,江山环抱势岧峣。

月明十里珠帘捲,风度千门翠幕飘。

羽客腰缠思驾鹤,玉人携手教吹箫。

于今风景多萧索,原草离离野火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广陵怀古(其八)

春风孤棹远经过,千古繁华逐逝波。

楚地江山今尚在,隋堤杨柳已无多。

璚花台古游仙往,芍药厅荒牧竖歌。

二十四桥明月夜,吹箫人去奈愁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