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茂公山房二章(其二)

微风开幢幡,塔影见天末。

愿为塔顶珠,独明照苍阔。

平生苦海游,劳心似云活。

酿露犹未成,惊飙气先夺。

灵光忽耀空,使我两眉豁。

在手麈尾青,一埽万喧聒。

心领有秘传,上梵不资钵。

且斟沆瀣泉,先救十年渴。

形式: 古风 押[曷]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茂公山房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与宗教的深刻感悟。

首句“微风开幢幡,塔影见天末”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微风轻轻吹动着山房的帘幕,远处的佛塔在夜空中投下长长的影子,仿佛指向天边。这种景象既宁静又庄严,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接着,“愿为塔顶珠,独明照苍阔”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愿望,希望成为那座佛塔顶端的明珠,独自照亮广袤的世界。这不仅是对光明的向往,也是对自我超越和精神净化的追求。

“平生苦海游,劳心似云活”则反映了诗人一生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如同云朵般无根无依,心灵也因不断地追求与探索而感到疲惫。这里既有对过往生活的感慨,也有对当下心境的描述。

“酿露犹未成,惊飙气先夺”描绘了自然界中的一幕,露水还未形成,却已被狂风所摧毁。这不仅是在描述自然现象,也暗喻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莫测。

“灵光忽耀空,使我两眉豁”则是诗人面对这一幕时的内心反应。突然间,他感受到了某种超乎寻常的力量或启示,使得他的眉头舒展开来,心灵得到了释放和解脱。

最后,“在手麈尾青,一埽万喧聒”中的“麈尾”是一种古代文人手持的扇子,象征着智慧与教化。诗人手中握着麈尾,仿佛能扫除一切烦恼与喧嚣,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心领有秘传,上梵不资钵”表明诗人内心深处有着独特的领悟和修行之道,不需要借助外在的法器(如钵)就能达到精神上的提升。

“且斟沆瀣泉,先救十年渴”则是诗人决定以清泉解渴,象征着他愿意以内心的平静和智慧来滋养自己的心灵,解决内心的干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宗教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独特见解和感悟,充满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追求。

收录诗词(3925)

姚燮(清)

成就

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经历

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

  • 字:梅伯
  • 号:复庄
  •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洛迦洞

天斧斲云肪,构此鹦鹉巢。

仅借一发缠,能使根蒂牢。

瘦禅露肩骨,结屋杨柳梢。

眼如日月丸,不动中星高。

乱藤结烟网,布空疑蟏蛸。

飞鹰偶一击,飏之千里逃。

时闻钟梵声,出自青苍交。

青苍去无极,但有六合包。

于中一勺水,幻作九海涛。

况驰无定心,平地皆滔滔。

缘梯摘初菌,束苇寻独猱。

弗误今日游,一堕将蓬蒿。

形式: 古风

清凉冈

那得热中客,群来退步看。

振风衣得露,坐石目随湍。

物向閒中寂,心从定后宽。

松虬无一叶,袅袅碧萝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佛顶山

已觉诸峰下,身还耻雁高。

规中天有尽,象外劫谁逃?

蓬弱仙之宅,风波逝者慆。

人间无坦地,几辈息尘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豪]韵

紫竹林

法界金轮孤,低眉佛相现。

以我自在心,上作元灯荐。

天笑舒堂楣,灼若神女电。

香象无杀机,三灵共恩眷。

老鹰过厓睨,鹦鹉语方啭。

凿空生绿霞,扑地有馀茜。

檀栾开画屏,潮音打成片。

指顾西天门,日华动幡扇。

膜拜乞上乘,仅许一指见。

谁悯鸠槃茶,堕劫入淫变。

繄昔史越王,丹心照清汴。

奸谀上兵牍,胡蜂肆狂煽。

北窖灰难扬,沥血九重谏。

须知上宰慈,早植佛根善。

至今濒海民,未敢煮黄蚬。

递及哈喇歹,悔罪折壶箭。

遂披莲华云,仰睹满月面。

我惭尘障深,奚止躯壳贱?

十年荦确胸,棱棱自扪遍。

出屋眄太清,远景极雕绚。

五色龙觜虹,一缕静吞咽。

因温四百峰,露顶坐平淀。

蒸之潮气赪,染作万林茜。

乍有疏钟声,空风与回旋。

卓锡忘旧山,吾还感流霰。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