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浪淘沙·岁俭偶感》由清代诗人瘦鸾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贫苦年代普通人家的辛酸与无奈。
首句“袖薄那禁寒”,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主人公在寒冷中的无助与脆弱,袖子单薄无法抵御严寒,流露出生活的艰辛。接着,“羞与郎言”一句,透露出主人公内心的羞愧与压抑,可能是因为生活困顿,无颜面对伴侣,表现出一种深深的自责与无奈。
“早拚卖却砚池田”一句,进一步揭示了家庭经济的窘迫,为了生存不得不割舍珍贵的物品,如砚台和田地,这种牺牲与抉择背后蕴含着深深的痛苦与不舍。紧接着,“辛苦天寒萝屋底,又遇荒年”两句,将读者带入更加艰难的生存环境,不仅面临自然条件的恶劣(天寒),还要承受社会环境的压力(荒年),生活之苦可见一斑。
下半阙转而描写家庭内部的困境。“绣帖未曾完,针线抛残”,反映了女性劳作的繁重与时间的紧迫,未能完成的绣品和丢弃的针线,象征着未竟的希望与梦想。特别是“娇儿啼饭忒心酸”,将情感推向高潮,孩子饥饿的啼哭声,触动了母亲的心弦,引发了强烈的同情与内疚,展现出母爱的伟大与无私。
最后,“一盏瓦灯篱落外,废尽秋眠”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微弱的灯光下,主人公难以入眠,思绪万千,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和对现状的无力感。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生活细节,深刻反映了贫苦年代普通人的生活境遇和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