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不听琵琶久,携琴为写忧。
黄钟明月夜,青冢白云秋。
悲怨当时语,凄凉此日愁。
曲终意不尽,鸣雁过幽州。
这首元代诗人陈宜甫的《次卢疏斋韵》表达了诗人久未聆听琵琶之音后的深切感受。他拿起琴弦,以音乐传达内心深处的忧虑。夜晚黄钟声与皎洁月色相映,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寂寥的氛围,仿佛连青冢边的白云也笼罩在秋天的哀愁之中。诗人回忆起往昔琵琶声中的悲怨之情,今日更添凄凉。曲终而意未尽,最后以大雁飞过幽州的景象作结,增添了时空的辽阔感和无尽的离愁。整首诗通过音乐、景色和历史意象,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
不详
塞翁带鸡至,啁哳塞垣深。
唤醒征人梦,遥思君子心。
霜寒秋草短,月落晓星沉。
拟促刘琨辈,相同舞剑吟。
昨拟赋归去,那知又再来。
黄云驰驿道,落日唤鹰台。
得句怀三影,通灵慕万回。
知君重思远,难寄陇人梅。
晚立动诗兴,凉风吹角巾。
空山答犬吠,残照送行人。
天外五湖思,边陲万里身。
家书春暮寄,何日到南闽。
亲年逾八十,随分老江村。
旧喜更生齿,今忧病不言。
孤云怜白首,薄日畏黄昏。
幸得加餐外,犹能饮一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