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曾侍讲九竹图韵

金陵客舍长安陌,寸土如金苦嫌窄。

生平爱竹负赏心,梦里犹思见颜色。

谁人磊落独不群,玉堂侍讲武陵君。

窗前隙地祗寻丈,移得一段湘川云。

九龙山人更才绝,潇洒胸襟贮冰雪。

醉来为扫墨君图,下笔纵横见奇节。

琅玕交股铁作刀,凉吹入户声萧骚。

清阴常对白日静,修干直拂三秋高。

金銮朝退频相过,对竹看图欲忘我。

脱却乌纱挂碧枝,扫石还因绿苔坐。

周郎造我亦何为,高怀似与主人期。

敲门看竹久未厌,便索此图而得之。

乡山筋竹闽南路,每叹别来春几度。

若能转赠金错刀,不惜琼瑶报君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九竹图,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竹子的形态与精神。诗人以“金陵客舍长安陌”开篇,巧妙地将两个地点并置,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意境,暗示了竹子作为连接两地情感的媒介。接着,“寸土如金苦嫌窄”一句,形象地表达了空间的局促,反衬出竹子在有限空间中展现出的勃勃生机。

“生平爱竹负赏心,梦里犹思见颜色”两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之情,即使在梦中也渴望见到竹子的颜色,进一步强化了竹子在诗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接下来,诗人通过“谁人磊落独不群,玉堂侍讲武陵君”这一比喻,将竹子比作不群的君子,赞美其高洁的品质。

“窗前隙地祗寻丈,移得一段湘川云”描绘了竹子在狭小空间中的生长,仿佛是将湘江的云彩移入其中,既表现了竹子的坚韧生命力,也寓意着竹子所承载的文化意象。随后,“九龙山人更才绝,潇洒胸襟贮冰雪”进一步赞美了竹子的高雅气质,将其与才华横溢的文人相提并论,凸显了竹子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醉来为扫墨君图,下笔纵横见奇节”则展示了诗人创作九竹图的过程,通过“奇节”一词,强调了竹子的坚韧与节操。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详细描绘了九竹图中的竹子形象:“琅玕交股铁作刀,凉吹入户声萧骚”,运用比喻和拟声词,生动地展现了竹子的形态与声音,以及它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

“清阴常对白日静,修干直拂三秋高”则从视觉和时间的角度,赞美了竹子的清幽与挺拔,不仅在白天给予人们宁静的享受,也在秋季展现出其高远的气度。最后,“金銮朝退频相过,对竹看图欲忘我”表达了诗人与竹子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在竹子面前忘却自我、沉浸于自然之美的体验。

整首诗通过对九竹图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竹子的自然美,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诗人的情感寄托,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对自然景观的深刻理解和艺术表达。

收录诗词(52)

林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赠谷城老人

孤青湖平霜镜如,湖上时有高人居。

春风南亩见耕犊,秋雨华堂闻读书。

生平种德老尤力,闾里蜚英方藉藉。

惟愿长延龟鹤龄,昨夜星辉映南极。

形式: 古风

送林教谕之新涂

拜命之官去,怜君最少年。

片帆孤鸟外,尊酒落花前。

教学推胡瑗,谈经说郑虔。

好为吾道重,无用厌寒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郑舅力行之德清县令

相看未一岁,两度送君行。

况有渭阳念,那堪客里情。

钟山寒雁断,云水暮烟晴。

莅政多应暇,临风好寄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送人之雅州教官

柳色新未绿,春风到几时。

千山怜独往,樽酒不须辞。

道在宁忧屈,官閒岂厌卑。

菁莪歌乐育,化洽远方夷。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