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歌行

蠢蠢荼蓼虫,薨薨避葵荠。

悠悠狷者心,寂寂厌清世。

如何不食甘,命合苦其噬。

如何不趣时,分合辱其体。

至哉先哲言,于物不凝滞。

形式: 古风

翻译

蠢蠢的荼蓼虫在活动,轰鸣着避开葵和荠菜。
那孤独固执的心啊,静静地厌恶清净的世界。
为何不吃甜美的事物,命运注定要承受苦涩的啃噬。
为何不合群随流,终究会因孤立而受辱。
伟大的先贤说过,对万物不应过于执着。

注释

蠢蠢:形容虫子蠢动的样子。
荼蓼虫:一种植物上的小虫。
薨薨:虫鸣声。
葵:一种蔬菜。
荠:一种野菜。
狷者:性情刚直、固执的人。
寂寂:寂静无声,形容心境孤独。
厌清世:厌弃清净无为的社会。
甘:甜的,这里指美好的事物。
噬:咬,这里指苦涩的命运。
趣时:迎合时势,顺应潮流。
辱其体:侮辱其身体,引申为遭受耻辱。
先哲:古代有智慧的哲人。
凝滞:停留,固执不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蠢蠢荼蓼虫,薨薨避葵荠"是对自然界生物本能行为的描述,表现出一种顺应自然的生存智慧。接着"悠悠狷者心,寂寂厌清世"则流露出诗人对于纷扰尘世的淡然与疏离之情。

在"如何不食甘,命合苦其噬。如何不趣时,分合辱其体"中,诗人通过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物欲束缚和世俗功名的拒斥,强调了内心的坚守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最后"至哉先哲言,于物不凝滞"一句,则是对古代智者所持之道的赞同,他们能够超然物外,不为外界所牵绊。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于精神独立与个人自由的向往,以及对于世俗生活的批判和超越。

收录诗词(196)

李咸用(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物情

谁分万类二仪间,禀性高卑各自然。

野鹤不栖葱茜树,流莺长喜艳阳天。

李斯溷鼠心应动,庄叟泥龟意已坚。

成是败非如赋命,更教何处认愚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空城雀

啾啾空城雀,一啄数跳跃。

宁寻覆辙馀,岂比巢危幕。

茫茫九万鹏,百雉且为乐。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药]韵

临川逢陈百年

麻姑山下逢真士,玄肤碧眼方瞳子。

自言混沌凿不死,大笑老彭非久视。

强争龙虎是狂人,不保元和虚叩齿。

桃花雨过春光腻,劝我一杯灵液味。

教我无为礼乐拘,利路名场多忌讳。

不如含德反婴儿,金玉满堂真可贵。

形式: 古风

春日

浩荡东风里,裴回无所亲。

危城三面水,古树一边春。

衰世难修道,花时不称贫。

滔滔天下者,何处问通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