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的古冢图景,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抒发了对于时光易逝和历史沧桑的感慨。诗人站在塘边,看见一座孤独的古坟,路旁渐成坟堆,似乎随时都可能被毁坏。这不仅是对自然侵蚀的描写,也象征着时间的无情流逝和历史记忆的消亡。诗人质疑这些年代积累下来的陵墓,不知它们究竟搬迁到何处去了。
接着,诗人描述了季节更替带来的景象:秋天的叶子变黄,而春天则是溪水潺潺。这两种不同季节的画面勾勒出时间流转的轮廓。然而,金蚕织不成网,玉树何时开花,这两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难以长久和实现愿望艰难的无奈。
接下来,“陌上驱驰人,笑歌自侈靡”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图景:在宽阔的田野之中,有人骑马疾驰而过,他们似乎毫不在意周围环境的荒凉,只是自得其乐地欢笑着。这可能反映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和人间冷暖的感慨。
最后,“今日非明日,所念谁怜此”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无力感,以及对那些被历史遗忘的事物的哀伤。今天已经不是昨天,而诗人所思念的人或事,又有谁会同情这些消逝在历史长河中的记忆呢?
整首诗通过对古冢和自然界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历史沧桑以及个人命运无常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