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八月平时花萼楼,万方同乐奏千秋。
倾城人看长竿出,一伎初成赵解愁。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盛大的宴会场景,时间设定在八月平时,地点是花萼楼。诗人通过“万方同乐奏千秋”一句,传达了集体的喜悦和庆祝气氛,让人感受到一种共享欢乐的节日情怀。
“倾城人看长竿出”,这里的“倾城人”形象生动地表明观众数量之多,几乎要把城市倾斜过来。"长竿"通常指的是高耸的旗竿或舞龙舞狮用的竹竿,这里可能是指某种仪式或者表演工具。从“出”字可以感受到一种期待和即将展开的戏剧性。
最后两句,“一伎初成赵解愁”,这里的“伎”通“技”,意为技艺或技能,"初成"意味着刚刚完成或者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赵解愁"中的“赵”可能是指某位艺术家,而“解愁”则表达了通过艺术、音乐等方式来缓解忧愁的意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节庆活动的热爱和参与度,还透露出艺术在人们生活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不详
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南风吹五两,日暮竟陵城。
肠断巴江月,夜蝉何处声。
紫陌酺归日欲斜,红尘开路薛王家。
双鬟笑说楼前鼓,两仗争轮好落花。
云愁鸟恨驿坡前,孑孑龙旗指望贤。
无复一生重语事,柘黄衫袖掩潸然。
旌旗不整奈君何,南去人稀北去多。
尘土已残香粉艳,荔枝犹到马嵬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