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暮春》由明代诗人冯银所作,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慨。
首句“绿暗红稀春已深”,以“绿暗”和“红稀”对比,形象地展现了春天逐渐消逝的景象。绿色植被茂密而浓重,红色花朵则渐次凋零,暗示着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轮回。这不仅是自然界的变迁,也隐喻着人生的无常。
接着,“懒听杜宇唤归音”,诗人以杜宇(即杜鹃鸟)的啼鸣象征对归家的呼唤,但“懒听”二字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疲惫与疏离感。在这样的暮春时节,面对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诗人却选择了逃避,不愿倾听那催人归家的声音,或许是对现实生活的某种厌倦或无奈。
“凋荣何限人间事,独倚篷窗数过禽。”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将自然界的生命循环与人类社会的种种变迁相联系,感叹人间世事的无尽变化,如同花开花落、鸟飞鸟归。在这样的思考下,他独自倚靠在简陋的窗户旁,默默数着过往的飞禽,既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是对人生百态的反思。
整体而言,《暮春》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在面对季节更替和个人命运时的复杂情感。